兼了6年的課;或選擇16世紀的金融運作為研究題材;或是人類科技史、人類勞動史;或是美國政治人物史、英國統治印度的歷史。他建議世人應全方位地學習各種新知識,從而進行自我更新。
我能做出什麼樣的貢獻?這是人類歷史上的新問題。長久以來,大多數人從來不需要問:“我能做出什麼樣的貢獻?”傳統上,要做什麼,不是職業本身的要求,就是老闆對你的要求。直到最近,大多數人仍在做別人告訴他該做的事。
德魯克先生曾談到,他13歲時,一位頗能啟發學生的宗教老師,給他上了一堂讓他終身受益的課。老師要求每一位學生說出,希望將來過世後,最令後人懷念的是哪一點。大家當然都答不出來,因為當時都太年輕了。老師笑著說:“我並不期待你們現在能答覆這個問題。但如果你們到了50歲仍然沒有答案,就表示你們白活了。”從那一天起,他時時刻刻在想這個關乎一生中生存意義的嚴肅課題,並窮盡畢生之力,尋找適切的答案:“我經常詢問自己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會引導我不斷作自我更新——因為這樣會強迫我把自己看做另外一個人,也就是我能‘變成’的那個人。”
當然,我們都不是德魯克先生,德魯克也不能代表我們,只不過他的自我探索、發現自我、自我學習、自我更新,能貢獻什麼,能饋贈世人什麼,一再地提醒我們,或者說激勵我們,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 。 想看書來
序言(5)
其次的挑戰,是如何提升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在20世紀,“管理”最重大、獨特的貢獻,就是將製造業裡的勞工生產率提高了50倍之多。在21世紀,“管理”需要提供的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提高知識工作和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在20世紀,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是其生產裝置。在21世紀,企業(不論營利或非營利組織)最寶貴的資產,會是它們的知識工作和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
要提升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必須先掌握有效的資訊,否則無法有效地達成組織的使命與目標。更重要的是領導變革、領導創新,嘗試創造未來,而不是坐以待斃。
第三大挑戰,則是在未來戰略的制定上。先要有企業的使命宣言,再擬訂戰略,接著改變結構,亦即結構追隨戰略,戰略則追隨使命。其中最大的挑戰是沒有所謂的“正確組織”或“標準組織”,而是變化多端、不一而足的各型別組織。也沒有一套所謂“正確的管理人的方法”或“標準的管理人的方法”。換言之,沒有一種正確或標準型態的組織,而只有一種高績效的組織;沒有一套正確或標準的管理人的方法,而只有一種管理績效的方法。但德魯克也沒有給我們任何答案。
《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是一本關於自我管理的變革與挑戰的書。在人力資源管理上,自我管理是“革命”。事實上,自我管理要靠個人,尤其是知識工作者,要做出極大的努力。每個知識工作者在管理自己時,必須以企業最高主管的心態來思考與行動。
至於如何應用本書,德魯克先生建議一次讀一章(每章都相當長)。讀完一章後,先問:“這些問題和挑戰,對我們的組織,對我這樣的知識工作者、技術人員、管理者有何意義?”仔細思考後,再問:“我們的組織和我個人,該採取什麼行動,才能把這些挑戰轉換為機會?”
為此,《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不如說是21世紀的管理機會,唯有著眼於“機會”的開發,挑戰的“問題”才可以解決。能為廣大的中國讀者推薦這本書,榮幸之至。
詹文明
遠流管理諮詢公司大中華地區首席顧問前言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明天的“熱點”問題讀者會問:“在這本關於管理挑戰的著作中,哪裡提到了競爭戰略、領導力、創造力、團隊協作和技術?哪裡論述了‘今天’的熱點問題?”由於這些都是今天面臨的問題,因此我未在本書中提到它們。本書只涉及明天的“熱點”問題,即關鍵性的、決定性的、生死攸關的和明天肯定會成為主要挑戰的問題。
肯定嗎?當然肯定。因為本書提出的不是預言,不是關於未來的臆測。在每一個發達國家和大多數新興國家(如韓國或土耳其),本書討論的挑戰和問題都曾經與我們擦肩而過。人們已經可以確定它們的存在、對它們進行討論和分析以及對症下藥。在某些地方,某些人可能已經在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但是迄今為止,能做到這一點的組織和管理人員卻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