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更願意相信是車站內部人員的“權力尋租”,與黃牛沆瀣一氣。
來自民間的資訊也驗證了這一點。
“每逢春運期間的‘炒票’在廣州已經形成一個‘產業’。”曾經炒過火車票的林先生說,廣州火車站有兩大“毒瘤”——混亂的治安和倒票的黃牛黨。如今,治安狀況已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黃牛黨卻越抓越多,這是為什麼?因為這牽扯到了利益。參與炒票的各色人中,一個春運下來,少的賺四五萬,多的賺幾十萬。自己排隊或僱人排隊的黃牛黨,是低等的黃牛黨,他們賺的錢是有限的;真正的黃牛黨,他們與鐵路職工、車站派出所等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直接從車站內取票,在外兜售的不過是他們僱用的夥計。
北京一位已經“金盆洗手”的黃牛黨曾坦言:“我最多一次從北京站視窗領了100多張票。”他曾在一家旅行社做票務,由於工作關係認識了車站內的售票人員。他說,從視窗拿票,先遞上單子和錢,放號的時候,售票員就照單子敲出來,只要守在那裡等著拿就行,大家都心照不宣。一場春運下來,有的人可以成為百萬富翁。
在此種利益的誘惑下,一些人不由自主地動起了歪腦筋:“低投入,高回報”的假票應運而生。
北京市鐵路運輸法院對10年來審理的偽造、倒賣偽造火車票的案件進行了統計和研究:1997年,涉票數量僅為23張,票面價值732元;2000年以後呈明顯上升趨勢,2005年此類案件涉票數量為122張,票面價值萬元;2008年此類案件涉票數量猛增至700餘張、票面價值達19萬餘元。
2009年的統計雖然沒有出來,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數字將以火箭般速度上升:
——1月10日,廣州鐵路警方偵破近年來最大、也是危害最嚴重的一起高科技制販假火車票案件。據犯罪嫌疑人初步交代,他們擬借春運之機,製造價值千萬元的假票。倘若假票全部流入旅客手中,至少需要近30列火車才能將這些旅客拉完!
——1月15日,大連警方在接到報案後成功打掉了一個製作販賣假火車票團伙,當場收繳的假火車票成品總價值兩萬多元。
春運,載不動的團圓夢(3)
——1月17日,北京海淀警方對外公佈破獲了一起販賣偽造春運假火車票的案件,起獲偽造的春運期間假火車票170餘張,票面金額達6萬餘元。
這還僅僅是一部分統計數字。
實名制,動了誰的乳酪
面對越來越猖狂的黃牛黨,面對越來越氾濫的假票,今年以來,要求車票實行“實名制”的呼聲分外強烈。
各界人士紛紛撰文或接受採訪,力頂此項提議。
中國社科院博士馬光遠撰文指出,緩解春運“一票難求”的關鍵在於程式的公正和透明,而火車票實名制是程式公正的有力保障之一。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法研究所所長張長青在接受媒體時認為,“一票難求”現象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根本原因是供求關係決定的,需求大於供給,也就是鐵路在春運期間運力嚴重不足。而倒票和內外勾結等現象就是利用這樣的機會出現的,它的存在表現的只是運力不足的結果,而不是“一票難求”的原因。因為火車票緊張,一些人認為有機可乘,才會透過各種手段拿票,然後再轉手高價倒賣,從中獲取高額利潤。這一現象更是加劇了購票人和鐵路承運人之間的矛盾。
北京的王華等多名律師認為,出現倒票現象難遏制,有這樣幾個主要原因:一是由於我國現有國情,春運火車票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就容易催生投機和*,出現內外勾結專此營生的群體;二是制度設計和約束機制的匱乏,關於火車票實名制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遲遲不見動靜,其中也不排除有利益集團的阻力;而截至目前所有關於嚴禁倒賣火車票的措施和監督機制,僅限於內部人員之間互相監督,廣大乘客無從獲知出票的細節,也就無法對其進行監督。
但是,來自鐵道部的回應卻利落而堅決:實名制根本不可行。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局長張曙光在接受採訪時提出的理由有三:第一,實行實名制絲毫不能增加運輸能力,春運時運輸能力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運輸能力和運量之間的矛盾本就很大,這時如果實行實名制,等於是增加了中間環節的工作量,如果對每個旅客實行買票、驗票都要看身份證的話,每檢查一個身份證就算用2秒鐘,檢查2000多人就要再增加1個多小時;第二,車站的容積是有限的,在售票、進站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