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他親自目睹過日本侵略者的飛機俯衝掃射、狂轟濫炸的殘暴行徑,他發誓:“有朝一日,在空中報仇!”劉玉堤跨入工程學校後,頭一關就是攻克文化課。按學校的課程安排,得先學文化課和俄文,爾後才能學航空理論。為了學好航空技術,早日能飛上藍天,劉玉堤迎難而上,像打仗、攻敵人碉堡那樣,不甘示弱,非常刻苦地學習數、理、化,背記俄文。但這個機會不長,因“精兵簡政”,工程學校改組為工程隊,隸屬於延安抗大三分校和軍事學院,不專門學習航空技術了。學員除了學習外,還要輪流到軍械修理廠實習,學做白鐵工、電焊工、鉗工、木工等活;開展軍民大生產,他一天能開一畝多荒地。他時常在想,將來招飛行員需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所以有意在勞動中鍛鍊自己的體質和毅力。他那棒棒的身體,就是那個時候鍛煉出來的。1943年2月,延安軍事學院改為抗大總校後,工程隊隨之撤消,不少學員被分配到部隊,改作其他工作。劉玉堤看到學飛行的希望幾乎沒有了,便多次找俄文學校校長曾友權,懇求將他留下學俄文,以便有朝一日實現自己的宿願。在他的請求下,曾校長終於批准了。他在俄文學校期間,一面學習,一面幹活,利用工餘時間學習數理化,鞏固以前已學到的知識。1944年冬,黨中央所在地延安正在進行機場工程建設。這對於立志要當一名飛行員的劉玉堤來說,此時此刻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