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炭則是屍體防腐需要。已考古發掘過的固始墓、曾侯乙墓、中山王陵和魏王陵均屬大型墓葬,槨內外大都積石、積沙、積炭。積石一般置放在墓壙的四周或四角,但郭莊楚墓的積石防盜設計最佳。

反盜篇 機關重重的古代陵墓(5)

考古人員在葛莊楚墓積沙層中共發現了積石1000餘塊,最小的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這些石塊石質石色多樣、形狀不一,但邊角都十分鋒利,應當是特意開採並經過有意揀選的具有殺傷力的石塊。大致分為亂石層、蒙頂石層、貼頂石層、攔腰石層和臥底石層,可以防止盜墓者從不同的部位進入。散亂分佈在積沙上層的亂石,殘存50餘塊,重量、大小、位置均無規律,防不勝防,起到了冷石“暗器”的作用。

但流沙墓到了現代,已不再是盜墓者的剋星了。現代盜墓者除了採用礦工“挖煤”的辦法,對付流沙墓還有鋼筒,一圈一圈接起來,形成盜洞,不再害怕坑被細沙回填和斷面塌方。

反盜墓招五:“伏弩”、“懸劍”嚇人

唐風水大師計殺盜墓者

在所有的反盜墓手段中,最為神秘的是“伏弩”。

弩是什麼東西?箭。伏弩,就是暗設在陵墓死穴(盜墓者必經之地)處,可以自動發射利箭的一種反盜墓機械裝置。其原理與現代步兵使用的自動步槍相似,足可見古人在反盜方面的智慧。在古人來看,這也是一種高科技了,技術在秦漢時期已相當成熟。

機弩的實戰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卷6),徐市帶數千童男童女去東海求“不老藥”時,在蓬萊遇到大鮫魯魚受阻,便奏請秦始皇派神箭手與他同往,“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秦始皇“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

自然,秦始皇在營造自己的陵墓不會不使用這種裝置。史載,太子胡亥襲位後,“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霸氣 書庫 |。。)

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類的高等級高規格的陵寑才會使用。除了秦始皇的陵墓有“伏弩”,明確記載設有“機弩”的帝王陵寑還有漢武帝的茂陵。《後漢書·禮儀志》(卷105)內注引,“天子即位明年,將作大匠營陵地,用地七頃,方中用地一頃。深十三丈,堂壇高三丈,墳高十二丈。武帝墳高二十丈,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二丈,內梓棺柏黃腸題湊,以次百官藏畢。其設四通羨門,容大車六馬,皆藏內方,外陟車石。外方立,先閉□戶,戶設夜龍、莫邪□、伏弩,設伏火。”

曹操的高陵內傳說也設有機關,但此說不見於正史。蒲松齡所作的《聊齋志異·曹操冢》(卷10)記載,“許城外有河水洶湧,近崖深黯。盛夏時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屍斷浮出;後一人亦如之。轉相驚怪。邑宰聞之中,遣多人閘斷上流,竭其水。見崖下有深洞,中置轉輪,輪上排利刃如霜。去輪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漢篆。細視之,則曹盂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寶盡取之。”

上文所引《酉陽雜俎》(卷13)“屍穸”裡,在盜墓者在用糞水將鐵汁封閉的古冢開啟後,怪事出來了:“開時箭出如雨,射殺數人。眾懼欲出,某審無他,必機關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輒出,投十餘石,箭不復發,因列炬而入。至開第二重門,有木人數十,張目運劍,又傷數人。眾以棒擊之,兵仗悉落。四壁各畫兵衛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懸以鐵索,其下金玉珠璣堆集。眾懼,未即掠之。棺兩角忽颯颯風起,有沙迸撲人面。須臾風甚,沙出如注,遂沒至膝,眾皆恐走。比出,門已塞矣。一人復(一曰後)為沙埋死,乃同酹地謝之,誓不發冢。”

“屍穸”中透露了“伏弩”的厲害,“箭出如雨”。這個古冢裡的機關重重,反盜設計多樣,不只有機弩,還有積沙,一個進入墓內的盜墓賊者反應慢了一點,就被積沙掩埋了。同則故事引《水經》言,“越王勾踐都琅琊,欲移允(一曰元)常冢,冢中風生,飛沙射人,人不得近,遂止。按《漢舊儀》,將作營陵地,內方石,外沙演,戶交橫莫耶,設伏弩、伏火、弓矢與沙,蓋古制有其機也。”這段文字說明,墓設機關、積沙都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反盜墓手法。

反盜篇 機關重重的古代陵墓(6)

在墓穴中置放殺人兵器,除了“機弩”,還有“懸劍”,反盜墓原理差不多。被盜的名人墓中,唐朝風水大師袁天罡的墓裡即有“懸劍”。

袁墓發現於民國年間,當年北京媒體曾有報道,並被考古學家衛聚賢作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