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它,改名為喀什噶爾城。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回紇人拋棄了原有的佛教信仰,改信從西方阿拉伯傳來的伊斯蘭教。人們因為伊斯蘭教為回紇人所信奉,所以倒果為因的把伊斯蘭教稱為回教。到了十三世紀蒙古帝國時代,又不知道什麼緣故,回紇被改稱為維吾爾,因他們信奉回教的緣故,人們又倒轉過來稱他們為回回、回民、回族,稱他們所居的地區,即天山南路為“回部”。維吾爾人跟準噶爾人一樣,同屬於突厥民族,在蒙古帝國四大階級中,屬於第二等(色目)階級,比漢人的地位要高。
同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在回部興起一位伊斯蘭教教主,稱為和卓木,地位跟喇嘛教的達賴,天主教的教皇相似,只不過和卓木是可以結婚的,所以教主的寶座是父子相傳。準噶爾汗國策零可汗,曾於本世紀(十八)二十年代,把第二十五代的和卓木阿哈瑪特,連同他的兩個兒子布拉呢敦、霍集佔,即著名的大小和卓木,誘到伊犁(新疆伊寧),當做人質。阿哈瑪特不久逝世,兩個兒子被囚禁如初。關於和卓木的世系,我們列如下表:
一七五五年,中國遠征軍進入伊犁,把大和卓木送回他的故都葉爾羌(新疆莎車),但仍留下小和卓木幫助處理天山北路維吾爾人的事務。明年(一七五六),阿睦爾撒納叛變,小和卓木也乘機逃回葉爾羌。又明年(一七五七),阿睦爾撒納失敗。中國遠征軍派遣使節到葉爾羌,要求接受中國的統治。大和卓木同意,但小和卓木反對,他說:“我們如果聽從了中國,弟兄之中,勢必有一個被送到北京當人質。從父親那一代起,我們像奴隸一樣,受人擺佈,應該是停止的時候了。而且中國新佔領敵國的土地,游擊戰激烈,人心惶惶,不可能對我們派出大軍。即令派出大軍,我們固守天山險要,他們糧道遼遠,補給困難,絕不能持久。”在座的各城城主(伯克),都贊成小和卓木的意見。於是,他們宣佈建立巴圖爾汗國,跟中國對抗。
然而小和卓木的判斷完全錯誤,判斷錯誤就要付出判斷錯誤的代價。中國遠征軍強行越過天山南下,山麓一些重要城市的城主不能抵禦,紛紛投降。第二年(一七五八),滿洲兵團司令(定邊將軍)兆惠率領他的精銳四千餘人進攻葉爾羌,在距城一公里的黑水(葉爾羌河),渡河一半時,橋樑中斷,被分為兩截,陷於包圍。可是,和卓木兵團既沒有攻擊用的重武器巨炮,又沒有鬥志。僵持了三個月,中國援軍到達,把兆惠救回阿克蘇城。第三年(一七五九),兆惠作第二次進攻,攻陷葉爾羌,大小和卓木向中亞的浩罕王國(烏孜別克浩罕城)逃亡。經過蔥嶺巴達克山部落(阿富汗東北部)時,被巴達克山部落酋長殺掉,把人頭獻給尾追不捨的中國追兵。巴圖爾汗國只有四年壽命,就告覆亡。
現在,準噶爾汗國全部領土,面積約一百九十萬平方公里,由清政府改稱為新疆,即新開闢的疆土——事實上是新收復的疆土之意,併入中國版圖。
六 清政府的民族政策
新疆合併後,中國的領土膨脹停止,但已是一個擁有一千三百餘萬平方公里的龐大的超級強國。在世界歷史上,面積僅小於蒙古帝國,但比蒙古帝國屬下的元帝國,要大兩倍。兩個世紀以來領土膨脹情形,用下表說明:
從表上可以看出清政府對中國的貢獻是如何巨大和重要。他們為中國開拓的疆土,較他們上世紀(十七)四十年代從明政府繼承下來的領土,要大四倍,我們再用下表列出統計數字:
清政府並不是為漢人開疆拓土,他們純是為滿族人開拓,不過後來不得不傳遞到漢人之手。而且他們入關之後,堅持自己也是中國人——滿族裔的中國人,跟漢裔的中國人,完全相同,所以他們理直氣壯的以中國主人自居,東搶西霸,廣置田宅。對其他的各民族,站在滿族人的立場,釐定他們的民族政策。
對滿族人清政府採取兩項措施,一是堅決地保持滿洲故土(東北)作為滿族人獨佔地區,不準漢人出關(山海關)移墾,準備萬一演出被驅逐的結局時,滿族人可以跟當年的蒙古人一樣,能夠退回老巢。二是每一個滿族男孩誕生,立刻就有一份戰士的薪餉,目的在使滿族人全民皆兵,專心從事戰鬥訓練,不為外事分心。因為滿族人太少,本世紀(十八)不過四百餘萬,而漢人已有二萬八千四百餘萬,滿族人認為必須這樣,才能勝任對漢人和其他民族的控制。
——結果是,一、東北地廣人稀,田地大部分荒蕪,在東北的滿族人遂私下歡迎貧苦的漢人出關為他們耕種,在嚴密的禁令下,漢人仍不斷增加。二、滿族人不需要有任何努力就有一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