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流落小民家。(同上題其二)

水仙別名凌波仙子,其典即出自黃詩。他總共寫了四首水仙花詩,三首均作於荊州一地,顯非偶然。而按宋人的考證,水仙原先就是荊州的土產,此說見《南洋詩注》,其雲:“此花……本生武當山間,土人謂之天蔥。”武當山在今湖北省西北部,古代屬荊州之域。既然如此,荊州盛產水仙,自是情理中的事了。

不過,說到水仙在我國的起源、問世,宋人的見解是值得商榷的。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有一段話必須注意:“奈祇出拂林國,根大如雞卵,葉長三四尺,似蒜,中心抽條,莖端開花,六出,紅白色,花心黃赤,不結籽,冬生夏死。”所述分明就是水仙。從詞源上考,奈祇與水仙的波斯語Nargi,阿拉伯語Narkim,英語Narcissus及植物分類學上的屬名Narcissus均相諧音,而水仙僅存一屬,可見,奈祗非水仙莫屬。今天,我們已知,水仙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北非、西亞也有分佈。中國水仙是西洋水仙的一個變種,這在現代植物學中已有定論。段氏文中的拂林國,即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今土耳其境內),其國自唐貞觀十七年(643)至開元十年(722)曾五次遣使訪問長安,水仙很可能就是在這期間輸入中土的。《花史》載:“唐玄宗賜虢國夫人紅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寶所造。”用這麼貴重的花盆來供奉水仙,說明當時水仙在宮廷中尚屬於希罕物。由此看來,宋人的水仙“本生武當山間”,不過是引進的水仙后來可能首先是在武當山落戶而造成的誤會罷了。水仙在武當山的引種和傳佈也許與宗教界人士的努力有關(武當山是道教名山,自東漢起就有道士在山中修煉),因為據考,歷史上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川、雲南都有水仙的野花分佈,而多以寺廟為中心。這裡所說的寺廟,事實可能還應加上道教的宮觀吧。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十六、得水能仙天與奇……宋·劉邦直(2)

今存最早的水仙詩為五代入宋的道士陳摶所作,前此尚未發現有詠水仙花詩的。(陳摶早年曾在武當山的九室巖隱居,這是道教以及道教聖地武當山與水仙有著奇特的不解之緣的又一個證據)宋代,特別是自南宋起,寫水仙的作品多起來了,顯然水仙很快在各地有了較廣泛的栽培。例如,宋人楊仲囦,一次就從蕭山“致水仙一二百本,極盛”,他還特意為此寫了一篇《水仙花賦》。水仙不僅傳佈到江南的蕭山,而且從此一直到清代,江南都成了著名的水仙盛產地,其中尤以嘉定、蘇州、南京享有盛名。今天,大家都知道水仙是“閩南名產”,出福建漳州,其實這個名頭只是近一二百年才響起來的,不過必須承認,它是後來居上了。

水仙與水石同供,翠葉亭亭,花白香幽,風姿的確是清奇俏雅。人們歷來喜歡將它比作不染風塵的天仙美女。宋人高似孫《水仙花賦·後賦》這樣描寫道:

彷彿睹一美人於水之側……其狀也,皓如鷗輕,朗如鵠停;瑩浸玉潔,秀含蘭馨。清明兮如閬風之翦雪,皎淨兮如瑤池之宿月。其始來也,炯然層冰出皎壑;其徐進也,粲然清霜宿瓊枝。沉詳弗矜,燕婉中度,不穠不纖,非怨非訴;美色含光,輕姿約素;瑰容雅態,芳澤不汙;素質窈嫋,流暉媥娟;抱德貞亮,吐心芳蠲;婉嫿幽靜,志泰神閒……

此後賦家如元任士林、明姚綬、清龔自珍等的水仙花賦竟清一色地以神女作比。而繼陳摶、黃庭堅後,詩人詞客亦同樣多不能例外,先看詩:

醉攔月落金盃側,無倦風翻翠袖長。

相對了無塵俗態,麻姑曾約過潯陽。(元·袁士元《水仙》)

羅帶無風翠自流,晚風微嚲玉搔頭。

九疑不見蒼梧遠,憐取湘江一片愁的。(明·文徵明《水仙》)

湘魂懶上木蘭舟,淪落江南草莽丘。

澹色幽香羞自獻,江空歲晚若為儔。

素羅微步盈盈月,翠袖寒分寸寸秋。

隔竹似聞靈瑟語,吳雲楚雨不勝愁。(元·呂誠《雙清詩二首)其二)

再看詞:

凌波天子襪生塵,水上步輕盈。種作寒花愁絕,斷腸難與招魂?天教付與,含香體素,傾國傾城。寂寞歲寒為伴,藉他礬弟海兄。(宋·林正大《朝中措》)

翠袖燻龍腦,烏雲映玉臺。春蔥一簇薦金盃,曾記西樓同醉,角聲殘。嫋嫋凌波淺,深步月來。隔紗微笑恐郎猜,素豔濃香依舊,去年開。(宋·無名氏《南歌子》)

在神話傳說中,水仙花與女子的文思才情頗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