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他同時也觀察了前面的地形,沒有剛才這處險峻,官道兩側的山都已變得平緩起來。這種地方,就是明軍再來一次伏擊,從正面都可以很快攻上去的。因此,多鐸才放心的下了急追的命令。
讓多鐸沒想到的是,他認為沒有危險的地方,卻埋伏著盧象升的依仗,明軍的殺手鐧。
第六百一十章 一樣大敗
就在多鐸認為不可能有伏兵的山頂上,鍾進衛一邊用望遠鏡望著遠處追擊盧象升而來的建虜,一邊暗自說道:“看來自己重視建虜的援軍,是一項英明的決定。”
要說對建虜的熟悉,鍾進衛可以說是這支明軍中的第一人。
他不管是從以前在京畿之戰的經歷中,還是在原本歷史上的一些聽聞,都知道建虜主力,都是打慣了仗的老兵,不是之前盛京城裡那些少年兵可比。
那些少年兵追擊盧象升的時候,眼裡只有盧象升,滿心想著爭功。所有人都使勁地催馬狂追,根本顧不上別的東西。
現在鍾進衛所看到的這些建虜,雖然他們也是在急追盧象升,卻是保持著建制在追。
基本上以牛錄為單位,控制著速度,以保證能聽取牛錄額真的命令。而且每個牛錄之間都保持著一段距離,絲毫沒有一點亂跡。
多鐸也不像之前的豪格和碩託一般,跑在隊伍的最前面。他只是居中而行,知道自己是指揮者的身份。
鍾進衛想著,如果自己按照上次伏擊豪格和碩託那樣的話,怕是會被後續的建虜給反咬一口。兵力相差這麼多,到時候很可能偷雞不著折把米,全軍覆沒都有可能。
自己和盧象升商議的結果,就是先讓盧象升伏擊一次建虜。如果能伏擊成功是最好,就算不能,也能分離建虜,降低後續新軍伏擊的壓力。
果不其然,這支建虜雖是追擊,卻很謹慎。看到地勢險峻,便先派出探馬核實。以致盧象升的伏軍很快就暴露,前後一共殺了沒多少建虜。
不過有一點還是做到了,就是分離建虜。那些攻上山頂的建虜要再回去騎馬追上來,必然有一個時間差了。
打蛇打七寸,這個道理不止皇太極知道,鍾進衛也是這麼想,同時準備這麼做的。
他讓身邊的護衛往下傳令,等建虜的帥旗進入伏擊圈便發動攻擊。
但事情卻並不如鍾進衛所意,第一是建虜兵馬來的較多,第二建虜以牛錄為單位追擊,隊伍拉得較長。
而新軍因為人數只有一千,因為地勢的原因,要防止建虜衝上坡來,必然就要保持足夠的火力,因此伏擊圈並不大。
如此一來,如果要伏擊到多鐸的話,那麼就會有不少建虜穿過伏擊圈,攻擊到事先約定炮響就準備回擊的盧象升所部。
讓大約一千左右的建虜精銳去撞盧象升率領的兩千不到的登萊明軍,就算把建虜都滅了,盧象升所部必然也損失慘重,這是鍾進衛所不願見到的。
當然,要是那種心狠的明軍將領的話,就有可能拿登萊明軍的命去換奴酋的命。
但鍾進衛卻不一樣,他來自後世,有一些教育對他來說是根深蒂固的。他大學畢業,進入金融行業從事技術工作,可以說並沒有被社會那個大染缸所染黑。要讓他拿那麼多明軍的命去換,顯然是超出了他的心理底線。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鍾進衛並不認為多鐸的命有那麼大的價值。他一直認為,只要自己努力,發揮出大明的真正實力,哪怕是用大明國力的百分之一,都能拖垮、滅掉建虜。
因此,當建虜的前鋒,大約有五百人左右衝過了伏擊圈,而有大約一千左右的建虜在伏擊圈內時,鍾進衛便傳令發動了攻擊。
這次的伏擊方式和上一次也有所不同,在官道上並沒有火炮。火炮主要部署在前後中三點,以霰彈攻擊為主。
當然,鍾進衛也嘗試著讓貢得薩親自操作一門火炮,裝填了實彈,瞄準多鐸所在開火。就當是買彩票了,看能不能中獎。
很不幸,鍾進衛的運氣一向不好,根本沒有砸到多鐸,反而讓多鐸有多遠跑多遠。
當密集的火炮和火槍聲音響起的時候,多鐸就知道要糟。他沒想到明軍竟然會在這個地方有埋伏,而且還是如此之多的火器埋伏。
他正看著山坡上硝煙瀰漫時,忽然一發實彈就落在他邊上不遠,犁出一道血溝。
多鐸一見自己在明軍火炮的攻擊範圍,馬上條件反射式的往回逃。火器的威力,不是人力所能抵擋的,這點他是非常清楚的。
而那些落入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