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銅匠鋪裡學生意。”
十六鋪總共只有幾家銅匠鋪,袁珊寶很快找到了萬墨林。
萬墨林太小,不敢獨自回高橋,他說出了家裡的地址。袁珊寶託一位經常往來上海浦東的朋友,帶了封信。
三天後,杜月笙的姑母,邁動著小腳,顫顫巍巍地趕到十六鋪。她一見躺在床上氣息奄奄的杜月笙,撲上去便是一場大哭。
多虧了這位骨肉情深、心地慈祥的老太太,她為了救治侄兒杜月笙的病,不惜喧賓奪主,請袁珊寶讓出房間,打張地鋪,日以繼夜,整整服侍了杜月笙100天。
醫生不肯開處方,萬老太太便到處求神拜佛,搜求單方。
不知是誰向她建議,蛤蟆糞是治他這種病的靈藥。上海人所說的蛤蟆糞,其實是癩蛤蟆所產的蝌蚪。據說其性奇寒大涼。
杜月笙接連幾天服下這味怪藥後,居然寒熱盡去,漸漸從死神的陰影中逃了出來。
杜月笙大病初癒,身體衰弱,就在袁珊寶的房間裡,又休養了半個多月。
袁珊寶是個最重義氣的人,他對杜月笙百依百順,唯命是從。
有時候,杜月笙熬不住了,又要去賭,袁珊寶總會拿出錢來,全力支援。即使是衣袋空空,也面無難色。
所以,終杜月笙一生,他都把袁珊寶看作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如果杜月笙一直這麼混下去,結局如何,誰也無法想像。不過,就在他和袁珊寶山窮水盡之時,好運氣卻來了。
但此類勾當畢竟只能小弄弄,在黑社會的歷練中“眼界”日高的杜月笙,不甘心總在陰溝裡混,那雙慾火噴閃的眼睛,無時不在捕捉著飛黃騰達的機會。
從此,杜月笙再也不是那個“水果月笙”了,他開始日夜精細地盤算著每一次出手的毒招!
第二章 在關鍵時刻亮出絕技一、大名鼎鼎的“麻皮金榮”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那麼幾次機遇,只要你能抓住其中的一次,便可以徹底改變你的命運,這聽起來有點邪乎,但是杜月笙的經歷可以證明這一點。
1907年8月的一天,杜月笙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個救星,此人叫黃振億,綽號“飯桶阿三”。在他的引薦下,杜月笙見到了當時大名響徹上海灘的黃金榮。話還得從頭說起。
黃金榮出生於1868年(清同治七年)。父親黃炳泉,原藉蘇州,出生在上海漕河涇,原是種園地的,有些地方,後被其姑母侵佔。
1873年,黃金榮6歲時,隨父母從蘇州搬到上海,住在南市張家弄,黃金榮就在附近的廟宇孟將堂內的私塾讀書。他從小頑皮,不認真讀書,頭腦卻很靈活,善於隨機應付。當時,張家弄內住有當過清朝武官和捕快差役的人,黃金榮的父親經鄰居介紹,也當過捕快。黃金榮從小耳聞目睹這些捕快的言行,頭腦中印下不少江湖訣竅,對他後來進入法租界捕房充當便衣包探,以及營救法國人姚主教而起家發跡,都有一定的影響。
黃金榮小名“小和尚”,並非是他做過和尚,這裡有段來由。1881年黃金榮十四歲時,父親黃炳泉因病去世,留下母親鄒氏和姐弟四人。只能依靠母親給人洗衣服勉強維持生活。於是,鄒氏把黃金榮送到盂將堂內做些零碎生活,混口飯吃,過著小和尚一樣的打雜生活,因此當時的人就叫他“小和尚”。後來由於上海流行一種傳染病,黃金榮也難於倖免,染病在身毒性發作,臉上生出麻皮,因此後來應有了“麻皮金榮”的綽號。
黃金榮在孟將堂做小和尚雜活後,不能解決溫飽,他母親又託人把他送到城隍廟一家裱畫店當學徒。這家裱畫店開設在豫園路環龍橋下堍,名叫“萃華堂裱畫店”。做了三年學徒,每月只拿月規錢四百文(四十個銅板)。滿師後站了兩年櫃檯,收入也不多,生活仍然清苦,談不上養母親和弟妹,母親仍靠洗衣服維持生活。黃金榮在萃華堂度過了五個年頭,除學了些正規的裱畫手藝以外,還懂得了一些以假充真、偷樑換柱的手法。
1900年,法租界擴充管轄地區,捕房公開招考華人巡捕,黃金榮報名投考,恰巧鄰居陶婆婆的兒子剛從上海中法學堂畢業,進入法租界捕房充當翻譯,陶婆婆就叫她兒子在捕房內打了招呼,因此,黃金榮被錄取為三等華捕。捕房此次招考共錄取二十名華捕,後來改組成偵緝隊(即便衣警探),陶翻譯推薦黃金榮做領班,當時人稱“二十股黨”。
那時,法捕房的實權操縱在法國警探手裡,黃金榮被派在十六鋪碼頭一帶管理治安。由於他在萃華堂學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