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是不知名計程車兵改變了歷史程序。
張邈留在兗州的弟弟張超以及三族,全被曹操屠殺。三族,就是父族、母族、妻族,誅殺三族一般適用於洩憤式懲罰。張邈的背叛,戰爭的慣性,讓曹操習慣了殺戮,友情的溫暖,從此被埋葬在記憶裡。此後,曹操再也沒有朋友。
而張邈,因為擔心被曹操殺害而背叛曹操,最終卻因為背叛曹操而被曹操殺掉。人們為改變命運所作的努力,有時徒勞無功,有時適得其反。
聽說張邈被殺,袁術扼腕長嘆,要是有張邈效力,那就能重返兗州了!
正是有孫策效力,與袁術爭地盤的劉繇才退出了江東。
七 江東的青春風暴
袁術被曹操趕到九江之後,殺了揚州刺史陳溫,自領揚州,儼然淮南土皇帝,日子照樣過得有滋有味。
美中不足的是孫策這個年輕人。天天討要父親的兵權,煩死人啊。孫策相當佩服袁術,因為袁術總是能找到理由耍賴不交還父親的部隊。
袁術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前來履任。劉繇並沒有因為袁術佔據了揚州而退縮,而是派重兵屯紮採石磯,擺開架式與袁術搶奪長江。得長江者得江南,這個道理劉繇懂,袁術也懂。當然,後來的曹操和孫權更懂。
袁術派吳景和孫賁出戰。這二人一個是孫策的舅舅,一個是孫策的堂兄,袁術期望二人擊退劉繇。可是,打了一年多,二人在劉繇面前沒佔到絲毫便宜。
孫策站了出來,請求帶領父親舊部東渡。舅舅和堂兄沒做到的事兒,他要做到。有人懷疑,吳景和孫賁作戰不利,其實是有意怠戰,是在為孫策提供機會。
為了對付劉繇,袁術答應了孫策,但是隻撥給他一千多人和幾十匹馬。袁術其實是讓孫策做一道選擇題:A.勝,幫助袁術趕走劉繇,為袁術驅遣;B.敗,要麼被袁術殺死,要麼灰溜溜逃回來,以後再也沒臉要求帶兵。無論是選A還是選B,都是袁術樂意發生的結果。
為什麼要在別人的安排下做選擇?
孫策選了C——趁機發展自己,脫離袁術而獨立,這是一個袁術沒有提供的選項。
周瑜帶著人馬糧草投奔孫策,孫策緊握住周瑜的手,說:“有了你,我一定會成功。”周瑜幫助孫策,是因為孫策是他最親近的朋友。不僅僅是美少年周瑜,很多人都樂意把孫策當做朋友:帥氣、幽默、開朗,與這樣的人做朋友,生活是多麼美好啊。孫策從壽春出發,先到歷陽與吳景、孫賁會合,一路上招兵買馬,到歷陽時,已經有了五六千人馬。
沒費多大勁,孫策就突破了採石磯,然後乘勝攻打秣陵(今南京)。虎父無犬子,和孫堅一樣,孫策作戰也喜歡一馬當先,結果被箭射中大腿,從馬上跌了下來,幸虧被部下救了回去。
別看射中的只是大腿,那時的箭鏃上都喂有毒藥,秣陵城內期待那支箭能要了孫策的性命。
當天夜裡,幾個士兵從孫策軍營潛出,叛逃到秣陵城內,帶去了城內人最期待的好訊息:孫策中箭身亡。
偉大的毒箭!秣陵城內的人慶賀一番,然後攻擊孫策軍營。沒想到的是,他們此番進攻正中埋伏,領頭殺過來的大將,帥氣,神勇,不是孫策又是誰呢!
一切都明白了,孫策是詐死誘敵。可是,孫策並不急於下令進攻,而是下令讓士兵天齊聲高喊:“你們說孫郎怎麼樣呢?”這哪是打仗,簡直是群口相聲。
敵人何曾見過如此陣勢,嚇得魂飛魄散,逃回了城裡。秣陵地勢艱險,一時難以攻克,孫策轉而進攻海陵、湖熟、江乘,攻無不克,秣陵很快成了孤城,守將一看大事不妙,乖乖地棄城而逃。
孫策直逼劉繇大本營曲阿,劉繇一看自己連個孩子也打不過,羞得差點兒撞城牆自殺,最後帶著幾個親兵,灰溜溜地跑了。
孫策進駐曲阿,釋出告示:投降的,視為自首,個人罪責免除;投降後從軍的,全家人罪責免除;投降後不從軍的,回家。那時人們的追求不是什麼時尚什麼小康,而是活下去。誰不殺人,誰就是救世主。要是曹操在徐州也能頒佈這樣的告示,而不是一味屠殺,也許早就佔領徐州了。孫策放下屠刀,成了佔領區人民心中的佛。孫策軍隊很快發展到兩萬人,戰馬一千多匹,成了江東小霸王。
袁紹傻眼了,本想把孫策當成狗來培養,沒料想孫策成了一隻小老虎。可是,袁術只具備豬的水平啊!老虎會甘願被豬驅遣嗎?
江東英雄都樂於被孫策驅遣。呂範是一開始就跟著孫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