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是,宋遼之戰未能大打起來。雖然北漢皇帝劉繼元一個勁兒地叫囂要大舉犯宋以洗太白山之恥,但遼國卻不同意。遼國不僅不同意,其宰相耶律沙還派人警告劉繼元:不經遼國皇上允准,北漢不得擅自對宋朝用兵。劉繼元雖然氣得厲害,但終也不敢忤逆遼國意願。
趙匡胤的目的達到了。遼國朝廷派涿州刺史耶律昌術為全權代表赴宋商談議和事宜。耶律昌術先趕至曹彬軍中,在曹彬的陪同下,看望了那些被俘的皇室成員,然後又馬不停蹄地奔赴汴梁,覲見趙匡胤。
趙匡胤自然很高興,率趙光義等一干大臣接見了耶律昌術。耶律昌術向趙匡胤呈交了一封由遼國皇帝親筆書寫的信。信中,遼國皇帝稱:如果大宋悉數釋放被俘的遼國皇室成員,那大遼就立即從北漢撤軍,且願與大宋“永結同好”。
趙匡胤問耶律昌術道:“你家皇上為何不率先撤軍啊!為何要朕先自放人?”
耶律昌術回道:“稟大宋皇上,據小臣所知,吾皇陛下在小臣南下之時,就已經下達了撤軍的旨令!”
趙匡胤會意地與趙光義相視一笑。因為耶律昌術所言不虛,早在耶律昌術入汴梁前,趙匡胤就得到報告:遼軍已開始從太原城南北撤,撤軍的速度也非常快。
於是,趙匡胤就設宴款待了耶律昌術一行人,還賞賜了耶律昌術等人不少財物。接著,趙匡胤就向曹彬下令釋放所有被俘人員。再接著,趙匡胤也派了幾個使者隨耶律昌術一道入遼。為表達議和的誠意,趙匡胤還以個人的名義向遼國皇帝贈送了大批珠寶。
宋朝使者不僅給遼國皇帝帶去了大批珠寶,還帶去了趙匡胤親擬的一封信。趙匡胤在信中主要講了三點內容:一、大宋無意與大遼交惡,更不想奪取大遼的土地和人口;二、大宋願與大遼世代修好、永不互犯;三、請大遼奉勸劉繼元不要無端擾宋。
沒多久,宋朝使者回來了,隨宋朝使者一同入汴梁的,還有耶律昌術等人。耶律昌術這番入宋,是代表遼國皇帝向趙匡胤贈送禮物表示感謝,並回贈了趙匡胤不少遼國的珍寶。就這麼著,宋遼這一對多年的老冤家,終於有了和平共處的時候。雖然這種和平共處不可能如趙匡胤所說的那樣“世代修好、永不互犯”,但對趙匡胤而言,北方只要有兩三年的平穩時期,也就足夠了。
宋遼議和的訊息傳到太原後,劉繼元氣得咬牙切齒、恨得捶胸頓足。令劉繼元更氣更恨的是,遼國還派人正告於他:如果北漢再無端擾宋,遼軍就南下攻打太原。但他也只能呆在太原城裡長呈短嘆而已。
趙匡胤就是另一副光景了。宋遼議和之後,他彷彿一下子年輕了十多歲,連酒量也陡然增加了許多。據說,他曾與十多個太監賭酒,結果,太監們一個個爛醉如泥,他卻了無酒意,當時侍酒的宋皇后直誇他是“海量”,但同時侍酒的花蕊夫人卻湊在他的耳邊說他“耍賴”。不過,他“海量”也好、“耍賴”也罷,反正他是高興。
僅有高興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把這種高興化為行動。趙匡胤給曹彬、潘美等人下令:除留下相應的兵力防止劉繼元狗急跳牆、孤注一擲外,其餘宋兵宋將速速開回汴梁。
趙光義笑謂趙匡胤道:“皇兄,宋遼一議和,李唐就完了!”
趙匡胤笑得更歡:“光義,豈止是李唐?劉繼元也蹦躂不了幾天了!”
最終征服北漢,始終是趙匡胤的人生目標。
趙光義問趙匡胤道:“臣弟記得,皇兄過去發兵征戰,似乎每次都師出有名,皇兄這次是否要找一個攻唐的藉口?”
趙匡胤反問道:“還有這個必要嗎?”
趙光義笑道:“必要自然是無必要,但臣弟以為,曹彬他們尚未回京,就是回京之後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作準備,皇兄利用這段時間與那李煜開開玩笑又有何妨?”
“那好吧,”趙匡胤同意道,“朕就隨便找個藉口吧!”
趙匡胤真的找了一個藉口。什麼藉口?
李煜不是主動去了“唐”的國號,對趙宋以臣自居了嗎?趙匡胤就派了一個使者過江去江寧向李煜傳旨:著李煜不日入汴梁朝拜大宋皇上。
李煜接到趙匡胤的“聖旨”後,真是為難死了。他並非什麼愚笨之人,他情知趙匡胤此舉是在為攻打南唐找藉口,但他又不敢前往汴梁。這倒不是說他是個怕死的人,他其實並不怕死,只是過於貪生。這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但恰是矛盾的統一。他很清楚,他一旦去了汴梁,就再也回不來了。回不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再也不能與小周後一起過那種“落水狼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