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後來者,他對這時代人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極低。
歷史已經證明,只有進行一場徹頭徹尾的革命,將舊有的一切秩序粉碎,在中國將重建一個新的秩序。這樣才能夠拯救中國。任何改良主義都是扯淡。
陳克一直很不解一件事,工業化時代與農業時代本來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社會情況。為什麼總有人身處工業時代,然後死抱著農業時代的那些“溫情脈脈的面紗”不放手呢?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界,這種傻瓜依然層出不窮。這幫人基本上都自稱“公共知識份子”,絕大多數都有一個特點,他們尊崇的不過是中國農業時代那種“讀書人”的地位。認為自己認了些破字,讀過幾句酸文。就可以高高在上了,天生的應該享有權力了。這幫人多數推崇什麼“民國範”。
所謂的“民國範”的民國,就是這種讀過些書的“公共知識份子”在社會中居於高位的時代。這些21世紀推崇“民國範”的無一例外,都是些自認為讀書人高人一等的傢伙。
由於陳克對陳天華很有好感,但是既然沒有陳天華1905年後在歷史上的痕跡,陳克就必須讓陳天華證明他自己不是這種“民國範”。因為陳克其實有一個很認真的想法,如果他當了權,這些“民國範”的前輩們根本別想擁有一絲一毫的政治權力。哪怕是橡皮圖章的政協會議,陳克也不會給這幫人任何機會。所以陳克非常希望陳天華能夠經受這樣的考驗。
當然,這也是陳克不知道1906年安徽會有這麼一次大水。在災區,陳天華絕對能夠經受更加嚴酷的考驗。如果知道的話,他就會把陳天華給帶去安徽了。
陳天華並不知道陳克的真實想法,他只是知道陳克讓他在河北實踐一條非常辛苦的革命道路。利用已有的社會矛盾發動革命這種事情,陳天華參與過。但那都是社會中層對滿清政權的不滿,這些人或者出於義憤,或者因為長期積累起來的經濟矛盾。
在河北,陳克要求陳天華研究一下底層百姓對革命的需求。百姓們到底需要什麼,他們的革命需求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怎麼告訴百姓一個事實,如果不革命,他們永遠沒有未來。
陳天華問及陳克,怎麼與百姓打交道的時候,陳克只說了一句話,“和老百姓一起幹活”。
現在陳天華就在努力幹活。陳天華家境雖然貧寒,但是他父親是個讀書人,所以陳天華本人倒也不缺書讀。後來讀書讀的好,有人出錢相幫。他就繼續深造,甚至能夠出國留學。農活對於陳天華並不是太習慣。至於陳天華主營的飼養場,那就更不用提了。這是陳克模仿21世紀的飼養場弄來的一個模式,對飼養場管理模式的理解上,雙方就有近一個世紀的差距。
所以工作自然是非常辛苦的,有了龐梓的幫忙,陳天華首先把村子周圍那些鹽鹼或者溼窪土地所有者給聚集起來。這種地都是爛地,有這種地的人都不是窮人。因為這些地都不怎麼產糧食,如果是窮人的話,這些地肯定早就出手,賣了錢買好地,或者乾脆換地。
陳天華不缺錢,由龐梓出面牽頭,以一年五十兩銀子的租金,二百多畝連成大片的“爛地”被一次性包了下來一年半。有了地,就得有人伺候,還是龐梓出面,村裡面那些缺地、無地,或者被強行奪佃的百姓被安排過來勞動。
這個飼養場很快就成了周圍十里八鄉的笑柄。有人居然養蚯蚓,還專門用磚修了些操。大家都笑話陳天華這些人,光這些磚錢,養蚯蚓一輩子都賺不回來。想挖蚯蚓,直接去地裡挖不就好了,何必費這麼大勁呢?
別說第一次接觸這種人工飼養蚯蚓的百姓,就是隻看過陳克寫的書的陳天華也是心裡面惴惴。但是他就是憑了對陳克的盲信,按照陳克寫的書上的東西堅持下來的。直到兩個多月後,初步掌握了蚯蚓繁殖規律的陳天華終於從村民手裡開始開始購入第一批雞娃、鴨娃和小豬。又過了一個月,附近村民驚恐的發現,陳天華領導的飼養場養的雞長的極快。都是一多月的小雞,飼養場的雞鴨就比其他家的雞鴨大了一半出去。
於是自然有人來打聽,得知這些雞鴨都是以蚯蚓為食,而是幾乎是以蚯蚓為每天的主食才得到的效果。知道了這個“秘訣”的村民們卻只能搖頭了。村民們會在雨後蚯蚓經常出沒的時候抓些蚯蚓,撈些魚蝦作為雞鴨飼料的補充。大家養過雞鴨的都知道,這些蚯蚓和小魚蝦偶爾弄些可以,若是天天專門去弄,是極為不划算的。
而陳天華辦的飼養場,大規模的飼養蚯蚓,活蚯蚓用來養雞鴨和豬之外,還在專門挖出來的魚塘裡面用來飼養小魚蝦。所以這些村民單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