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4部分

的演員之外,其他人最多混個熟臉就不錯了,怎麼也比不上大陸自己的演員來的熟悉。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邵老闆能想到以結盟的辦法分攤成本,讓佳藝電視臺能夠繼續維持下去。麗的電視臺同樣採用結盟的方法,並且竟然出乎意料的肯向老對頭求和,當真算是漢張良甘受胯下之辱了。

麗的和無線的結盟打破了邵爵士的佈局,讓他大為光火。而佳藝採取的反制措施就是上告,控告麗的與無線的結盟有壟斷的嫌疑,要求廣播委員會仲裁他們的結盟非法。而無線和麗的悍然應戰,同樣向廣播委員會申訴,指控佳藝的結盟壟斷了電視劇外賣市場,應該裁定他們的結盟非法,而佳藝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麗的和無線的外賣版權事宜。

雙方在廣播委員會互打嘴仗。一方請立法局議員說項,另一方就請港督出馬,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嘴炮打了半個多月也沒有結果,最後也只能悻悻然的全都撤回來。

而在結盟之後,麗的和無線就開始製作第一部合拍電視劇,由麗的麥當雄擔任監製,蕭若原編劇的《鱷魚淚》。《鱷魚淚》是講述一位本來操行良好。秉性善良的好人,在經歷種種挫折磨難之後,終於開始轉變墮落成為一個壞人。並施展種種陰謀詭計。奮力向上爬的故事。

這種橋段的電視劇在香港比較盛行,無論無線還是亞視都曾經盛產過這類的電視劇,比如由黃日華主演的《銀狐》,溫兆侖主演的《我本善良》等等。

而這些電視劇都無一例外的取得高收視,原因就是這種橋段比較有戲劇張力,一位好人墮落為一個壞人。性格造成的巨大反差,能夠製造許多戲劇衝突,令劇情可以一波三折扣人心絃。

而且香港由農業社會轉型成為商業社會,只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社會帶來的巨大變革。讓普通人有些不知所措。社會上的競爭壓力驟然增大,讓很多人一時間措手不及。而在這社會變革的大浪潮中。有些人擅於走捷徑撈偏門迅速發家,但更多人卻是在這場變革之中競爭失利。

所以社會上才會有一種既怨恨這些撈偏門走捷徑發家的人,認為他們遲早會因此受到報應;而另一方面又會對他們的聰明有一些羨慕,並幻想如果自己也有這種運氣和聰明就好了。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想法其實就是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發生碰撞的結果。

在農業文明時代,農民只需要和自己競爭就行了,只要自己地裡糧食產的多,就足夠一家老小的吃喝。而和周圍的人沒有太大的競爭關係,自然利益衝突就會很少,所以才會形成比較良好的關係,也就有了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

在工業文明時代,工人不知要和自己競爭才行,還要同自己的工友競爭。一份工作好幾個人搶,不做得比別人更好,就要時刻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也因此競爭壓力迅速加大,而擁有了競爭關係與利益衝突,即便很可能之前是好朋友,也會在利益面前發生背叛。更何況是本就不認識的陌生人,競爭更是刀刀見骨你死我活。

香港才剛剛由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所以人們本來信仰的是農業文明,喜歡的也是農業文明才會有的大俠,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一切惡霸地主在大俠面前都是紙老虎。但現在突然轉型為工業社會,工業文明那一套則要殘酷的多了,人們也不再天真的相信會有大俠來除暴安良,他們所喜歡的大俠已經從郭靖,楊過那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轉為了喜歡像《五福星》那種有著小聰明,好銫,利己主義的平民似人物,或者像《最佳拍檔》中的金剛,那樣雖有功夫,卻不會劫富濟貧,而是搶到錢來自己花,風流而又好銫的反英雄。

而像這種《鱷魚淚》、《銀狐》、《我本善良》等電視劇,其實也就是一種反傳統的電視劇。以中國傳統的價值觀來說,好人是必定有好報,惡人必定會有惡報的。而一般的故事情節就是,好人勤奮努力,樂觀好學,最終經過種種挫折獲得成功,並得到人們的一致讚揚,從此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惡人都是欺善怕惡,罪惡多端,人神共憤,雖然一開始會有所成就,但最終會身敗名裂,並被眾人所唾棄。

類似這種故事,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戲曲,評書,彈詞等中不小的有多少,它反映了中國人傳統的價值觀。

而像《鱷魚淚》、《銀狐》等就和這種傳統價值觀不太吻合,或者說與傳統的敘事手法不大相同,它是以揭露醜的一面,來讓人從中有所領悟。就好像蘭陵笑笑生所寫的《金瓶莓》一樣。讀《金瓶莓》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