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部分

我不能,也不可能投降,向魏國和趙國求援吧。”

想也不想,去齊桓公道。

於是,齊桓公一邊派出信使遠走趙、魏兩國求援,一邊以武關為依據,與秦軍主力糾纏,一邊派兵猛攻堵住反秦聯軍出路的白起統率的三萬秦軍。

第二天,齊桓公派出的信使趕到魏國,面對齊桓公許下的重利,魏文侯直接選擇了拒絕。

魏國連番兩次打了敗仗,兵力損失甚巨,現在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怎麼可能會為那麼一點利益而再次出兵秦國?

另外一名趕到趙國的信使,同樣遭到了趙武靈王的拒絕。

現在的趙國正忙著與中山國開戰,自己兵力都不夠了,哪裡還有人去救援齊國。

向趙魏兩國求援失敗之後,齊桓公無奈只能選擇最後一條路。

各國大將合力,再加上精銳的齊國禁衛軍,用了兩天時間,齊桓公終於擊潰了三萬秦軍,打通了歸國的退路。

但這條退路小的就像一個沙漏一樣,反秦聯盟數十萬大軍想要安全的逃出去,起碼需要十天時間。

於是齊桓公無奈,只得在崤山與武關上與秦軍血戰,待得十天後大軍全部衝出來,反秦聯盟五十萬大軍剩餘的兵力不足二十萬人。

其中,齊國出征秦國,來時有三十五萬人,其中包括中途加入進來的五萬人的齊國禁衛軍,但是回國的時候,三十五萬人只剩下了十萬人,五萬精銳的齊國禁衛軍也只走脫了三萬人。

楚國出征時的三十萬人,回來時只剩下了五萬。剩下的魯、宋兩個小諸侯國,出征時各自出兵五萬人,回來時剩下的就只有兩萬多了。

可以說,反秦聯盟成立的時候聲勢浩大,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全敗陣下來,成為了天下笑話。

反秦聯盟損失慘重,秦國的損失同樣不小。反秦聯盟的損失是由九個國家來一起承擔,而秦國的損失,則只有他一個人自己承擔。

雖然由於反秦聯盟的進軍不利,並沒有對秦國腹地的城鎮造成多大的破壞,但殲滅了反秦聯盟近半的大軍,秦國自身也損失了四十多萬士卒,可謂是兩敗俱傷。

西邊秦國的戰鬥就此結束,東邊秦武主導的齊國大戰,也進行的差不多了。

時間倒回到十天前,秦武與中山軍合力擊潰了趙國邊軍,進入中山國境內之後,兵鋒直指齊國。

齊桓公陣前無故斬殺燕國大將,又讓燕軍充當誘餌去堅守送死,其忘燕之心,天下皆知,燕昭王焉能放過如此一個落井下石的機會?

而中山國因為需要集中兵力對付趙國,本土同樣需要兵力守護,就不參與這場伐燕之戰了。

於是,又一場歷史戰役觸發。

“齊桓公仗聯軍之勢,殘害我燕國守護人民的將軍,又陷害我燕國守護國家的軍隊,齊國亡我燕國之心天下皆知。我們燕國與齊國現在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幸好有諸位大臣輔佐本王,從現在開始,孤的身體不睡柔軟的大床,不吃味道甘美的食物,上事群公,下撫百姓,願與齊國戰於濟西之野,以雪此前之恥況且齊國殘暴不仁,雖地廣千里,驕傲**,卻天地不容,孤今欲伐齊,卿等計將安出?”

“樂毅將軍精通古今兵法戰略,明曉進退攻戰之術,若給予統兵大將之權,能統一天下為一家,望大王拜樂毅為帥,東向伐齊,易如反掌”

大夫鄒衍出列道。

燕昭王大喜,宣佈御駕親征,拜樂毅為帥,孫龍、孫虎為左右將軍,劇辛、鄒衍為正副軍師,麾下戰將則有石丙、許貴、黃賁、燕龍等人,興兵四十萬,大舉攻齊。

歷史上燕國攻齊,乃是燕昭王許以重利,拉來了秦、趙、韓、魏四國的八十萬兵力援助,但現在燕國沒有這四個國家的援軍,卻得到了不再歷史之中的秦武的武軍支援。

而齊國也不是全盛狀態,國君與丞相,以及諸大將都遠在秦國,因此倒是具備了伐齊的實力。

秦武只有十萬兵力,就能夠在魏、趙兩國境內掀風弄雨了,這回有燕國的四十萬大軍牽制齊軍的主力,秦武進入齊國內後,一路殲滅各城鎮的小股,一邊大肆掠奪城鎮。

燕昭王想要秦武幫忙進攻一些齊國佈置了重兵的重鎮,但秦武卻選擇了拒絕。

攻擊重鎮要城損失的兵力太多了,雖然收穫也大,但是對於兵力有限的秦武而言,進攻這些地方是非常划不來的。

但是最後經過一陣商議之後,燕國與秦武達成了一個簡單的協議,燕昭王僱傭武軍,每攻陷一個縣,便給予武軍五百正規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