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犀利,卻根本沒有他希望的那種豐厚的內涵和穿透力。
何其樂給李明啟打手機,沒想到手機關著,便在他的QQ上留了言,讓他儘快和自己聯絡。
何其樂是個喜歡看閒書雜書的人,歷史地理時事政治,尤其對領袖人物的傳記很感興趣,他也看過不少“文革”方面的書,知道當年的張春橋就是以一篇《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進一步獲得毛澤東的好感的。因為一篇文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但是,領導愛才,愛的不是你文章中的詞藻和小聰明,而是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那種高屋建瓴的眼光和真知灼見,既不是圖解政策的官樣文章,也不是譁眾取寵的揭秘報道。 % O! p2 E' R… S
何其樂以前對李明啟瞭解得並不是很多,看了那篇編排得還算精巧的市井文章,卻開始懷疑他給李明啟出的那個主意的實用性。按照何其樂對陸海風的瞭解,這種幽默小品文式的東西,有點不登大雅之堂,他是不敢拿到陸海風的桌面上去的。
這陣子陸海風常常眉頭緊鎖,情緒不是很好,何其樂知道,這是由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關局長出事引起的。
關於關局長的告狀信,何其樂早幾個月以前就看到了,也正是陸海風下令徹查,才出現現在這個結果。早幾天省紀委卜書記和省檢察院李檢察長向陸海風彙報案子的偵察情況,使用了“反腐敗的又一重大成果”這樣的表述方式,陸海風心情沉重地搖了搖頭,說我真的真的不想看到這樣的成果,我真的真的願意你們失業,上班就是一張報紙一杯茶。這個案子查下去,又不知道會有多少幹部落馬。可惜呀。
在那次小型的彙報會議上,紀委卜書記談到了幹部的選拔問題,他認為考查干部不要把為當官而當官的人放到實權位置,這些人當官的動機就是為了謀利,把權力當成一種資源,一種交換資本,一有機會就進行權力尋租,這是腐敗的根子。
檢察院李檢察長同意這種觀點,他補充說,我們的幹部缺乏的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過去講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現在的一些幹部,連封建社會的七品芝麻官都不如。什麼是人民的公僕?就是人民花錢請的僕人,是看人民眼色行事的人,簡言之,也就是人民的打工仔。不僅要能吃苦,還要能吃虧,多講奉獻,少要回報,只有安於清貧,壓抑私慾,才能把胸襟擴大,裝著人民和社會。
何其樂聽慣了這種官話,並不以為然。在這種場合,他是不需要發言的,只要把臉上的表情做得沒有表情,再把會議記錄做好,也就可以了。
陸海風大會上做報告也好,小會上做指示也好,也是很少說這種絕對正確的空話的。他習慣在明確方向的前提下,採取提問的方式,給人一些具體措施的建議。李檢的話說完以後,何其樂在記錄本上一字不落地記下了海風書記的講話:為什麼會“前腐後繼”?前面的局長倒下了,後面的迫不及待地撲上去堵槍眼,為什麼?他怎麼會那麼“勇敢”?我們怎麼會那麼被動那麼“無奈”?為什麼要等到出現了腐敗再去打擊?這裡可能有我們考查干部失察的問題,但根本的原因還是制度。小平同志說,一個壞的制度,可以讓好人變成壞人。一個好的制度,可以減少壞人做壞事的機會。這話讓人深思呀。所以,當務之急,是規範權力運作監督,是防患,從源頭上反腐,能不能真正做到透明行政?比如說,任何公開的會議是否都可以讓老百姓旁聽?政府檔案、重大決策是否能對外公開,最廣泛地接受社會監督?可不可以將領導幹部的財務狀況,配偶子女的工作狀況,完全徹底地處於社會的監督之下?到底應該怎樣整合社會所有的力量,整體預防腐敗?
何其樂知道,陸海風的這些意見或建議,不可能很快得以落實,甚至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因為陸海風也好,甚至執政黨也好,要對抗的除了制度中的弊端,更有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處事觀念和行為方式。“章子不如條子,條子不如面子。”如今,要升官,要調動,看個病,升個學,最優選擇不是什麼按程式辦,按制度辦,而是找關係,求關係。在官場中,所謂的“乾爹”“同門子弟”“老鄉”“部隊戰友”都是以“情”以“義”以“關係”作為媒介來誘導、來聯結的。這種潛規則,不僅是官場中人的心裡默契,就是社會中的各色人等,在利益算計與索取時,也無不以此作為約定俗成的行為選擇。相反,你要不搞這些,你就會事倍而功半,別人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你拼死拼活也得不到,你很快就會被社會淘汰。
要幫李明啟,除了讓他下去做社會調查,弄出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