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2部分

領們帶著殘兵敗將,在靜州修整了一日,順便洗掠靜州百姓,隨後棄靜州而走。

實際上,等秦軍主力渡過黃河的時候,靜州已經成為了一座空城,只留了一些戀戰家園不去的漢人在城裡。

不說這些,只說秦軍這裡。

此戰,秦軍大勝,火燒西夏聯營,到底燒死了多少西夏兵卒和將領,已經無法計數,郭猛,李馳勳兩人率兵追繳殘敵,卻收穫甚豐。

此戰,共擄敵六萬餘眾,可以說,自橫山以西。一直到黃河岸邊。西夏成建制的軍隊被一掃而空。去到西夏京師的大門,已經是四敞大開。

四日之後,靈州大火已經熄滅多時,秦軍也終於等來了糧草。

也許是因靈州之戰確實殺戮過眾,對於俘虜的處置上,向來毫不留情的大將軍趙石也緩了一下手。

其中的漢人被挑出來,充為民夫,幫助秦軍運送糧草。當然,這些漢人中不會有任何曾在西夏任職的武官留下。

他們都和党項羌人一起,被押送往韋州看押。

雖然趙石並未如往常般大開殺戒,但許多黨項貴族還是被挑了出來,紛紛掉了腦袋,趙石又命人甄別其中身份特別尊貴者,一路送到慶陽,以為將來獻捷所用。

當然,這也許沒什麼必要,因為繼續北上。一直到西夏都城興慶,必然會虜獲越來越多的党項貴族。也許到了那時,連什麼皇親國戚都不算尊貴了呢。

不過,當秦軍大營中計程車卒終於見到成批的俘虜,總算有了歡悅氣氛的時候,趙石的心情卻有些糟糕了。

隨糧隊而來的,還有右路軍的戰報。

折匯兵敗於夏州,幾乎全軍盡歿,只大將軍折匯帶兩千餘騎兵突圍而出,被種燧乾脆的扣留在了軍中。

送戰報過來的,乃是種燧身邊的親衛統領種磬,既是種燧的心腹,也是種遂的兄弟,即便是趙石,按照親戚關係來說,也要叫上一聲六哥。

種磬來到這裡,人和馬都差不多已經累垮了,但還是強撐著見了趙石,在種磬嘴裡,趙石也知道了折匯戰敗的前前後後……

這不能說趙石失職,到了如今,他這個伐夏諸路兵馬總管,實際上的威權,只能及於中路軍,因為資訊不同,道路艱難,他根本無法照顧到左右兩路大軍的人馬布置。

尤其是右路軍,戰報要從軍前去到延州,再到慶陽,從慶陽跋山涉水再來到他手裡,繞這麼大一圈,每每接到的戰報,都已經是發生在十幾日甚至是二十幾日之前的事情了。

但種磬這一封戰報不一樣,因太過重要,是日夜兼程來到他手裡的,所以,這一封戰報所說的一切,只發生在三日之前,那個時候,靈州大火還在熊熊燃燒……

聽了種磬的述說,趙石就像吃了蒼蠅一般噁心。

右路軍的進軍路線,之前趙石都清楚,在慶陽時,也跟種燧和折匯兩人商議過。

趙石和種燧其實都明白,趙石身在中路,那麼右路大軍就有兩位大將軍率領,兩位大將軍不相統屬,之間又有著間隙,很難相互配合默契,所以,趙石也曾叮囑過種燧,不要輕兵冒進,以免折匯爭功心切之下,危及自身。

那個時候,趙石就覺得折匯要吃虧,因為折匯此人,小聰明耍的是不錯,但和其父折木清比起來,差之遠矣。

這不是隨便說說的,折木清身經百戰,鎮守延州時,與西夏人連年交戰,更曾參與過當年伐夏之戰,最終靠殘兵敗將守住了延州,經過那麼多戰事的錘鍊,誰都不會輕視這樣一位軍中將領。

而反觀折匯,經歷的戰陣並不多,只是當年隨魏王李玄道東征時,立下過戰功,之後,可以稱道者,只有他那顯赫的家世了。

這其實也是其順風順水成為大將軍的原因之一,真論起來,杜山虎的份量,都要比他足上許多。

其人在大秦征伐四方之時,並沒有顯示出足夠的軍事才能,當然,這也許是家世連累了他,但趙石覺著,此人心思太多,獨當一面時,會非常危險。

所以,趙石和種燧兩人當初商量的時候,就給了折匯六萬西北鎮軍精銳,按照趙石的意思,這些人在折匯麾下,會有很大一部分將消耗在戰場上,志在消弱西北鎮軍的實力。

好為之後徹底肢解西北鎮軍做準備,因為西北鎮軍抱團太久了,和當年比起來,也不再那麼有戰鬥力了。

有這樣一支聯通上下的兵馬在西北,會為將來西北整軍事宜帶來太多的麻煩。

在趙石想來,這些兵馬會傷亡一些,戰後,論功行賞之時,會順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