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免帶了幾分怪異的神色。
裡面又傳來一個人的聲音,聲音有些嘶啞,也不是,應該是一個少年正到了變聲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就是這個樣子了,聲音有些難聽,但卻透著一股……一股淡淡的冷漠之意,讓人聽在耳裡,冷在心裡,三個人都在心裡想象了一番,怎也想象不出這個少年會長成個什麼樣子,少年說出來的話也頗不客氣。
“這麼說來,大家都不修戈矛,只比哪個更愛民得了,反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嘛。”
李玄瑾三人聽了都是暗自搖頭,這少年有些過於偏激了,不過竟然敢於質疑聖人之言,勇氣卻也不小。
果然,那清朗的聲音又起,不過也許是知道這少年不通文理,也便不引經據典的來駁斥於他,只是道:“自古以來,文治武功本就相輔相成,廢一而不可,聖人之言不過是告訴我們文治之重要,如今中原的周朝,以及南唐,後蜀等國便是武功羸弱,以我大秦兵戈之利,若是沒有西夏,金國牽制,儘可取之的……”
李玄瑾聽到這裡,心中不由一動,聽的越發的入神了起來,他已經有些感到,不管院子裡有沒有那個趙旅帥,反正這人也許就是他一直想要找到的人了。
卻聽那人繼續說道:“不過,只怕我大秦即便取了這些地方,若要再想聚攏民力,恢復大唐盛世之時的疆土,也是數十年之後的事情了,這也要看大秦之後君主的文治之功了,其間一個不好……。”
這時那個少年卻是插了話兒進來,李玄瑾正聽的入神,被這少年打斷,本來心裡非常惱怒,但少年所說的卻讓他心中一驚,接著便是大喜,恨不能衝進去立時見見這個少年到底是怎麼一個模樣……
!
第九十二章 少年
第九十二章少年
少年的聲音根本沒有陰陽起伏,“大秦被胡人牽制?照我看,大秦與西夏連年交戰很是沒有必要的,大秦和西夏都與金國接界,兩國又都與金國不和,實力又都比金國弱小,或可合力攻金……”
“話是不錯,但兩國之間結盟以卻外敵,又豈是那麼容易的?”
“不然,西夏地處翰漠,物產貧乏,只河套一處有塞上糧倉之稱,乃西夏之根本,金夏兩國連年交戰,爭的就是這處地方,若是能保住河套,又能進取雲州,怕是西夏人樂不得的呢。
再一個,如先生所言,金國以異族而御漢人,韃靼,契丹,蒙古各族人等,一遇戰事便驅各族為先,自己則坐享其成,各族心中難免會有怨恨,這人和一項便不在金國那裡……”
說到這裡,那少年顯是已經琢磨了許久,再無停頓,說的越發的順口了起來,“金夏兩國皆是以武立國,開國之初,兵甲之利甲於天下,但如今嘛,卻要學我們漢人的什麼禮儀道德,沐猴而冠,不免可笑,我在慶陽也見識過那西夏人的鐵鷂子,據說還是西夏精銳中的精銳,卻已經沒什麼了不起了,想來金國也差不多的了。
再加上金國還與後周常年交戰,其實金國已然四面皆敵,兵力也便分散。金國如今貌似強大,其實有一觸即潰之憂。
只要遣一二說客攜金珠前往西夏後周交好兩國貴戚,許以利益,我大秦先派兵出潼關,只要勝上兩陣,其他兩國意動之下,結盟攻金之勢自成。
即便攻勢受挫,我軍也可以退回潼關自守。但西夏後周恐怕就沒那麼容易的了,經這一戰,金國西夏必定都是元氣大傷,沒有了後顧之憂,大秦即可揮軍入蜀,那裡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呼,偏後蜀又國力羸弱,只要遣一上將。拔其關城,得蜀定矣,之後善待蜀中君臣,安撫百姓,不出數年。便能平定下來。
得蜀中之資,之後或是出川攻後周,底定中原,或是再次聯夏攻金。或者還可順流直下而攻南唐,都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說到這裡,那少年卻不說了,李玄瑾在外面搓了搓手,這少年說的頗為地凌亂籠統,顯見對各國詳情並不甚瞭解的,但越是如此,才越顯這少年之才識和遠見。幾句話的功夫就已經將一個宏大的圖畫展現在聽到的人眼前,隨口勾畫,將周邊數國都牽扯在內,其間更關百萬軍民之生死存亡,以那少年冷漠的口氣說來,卻是分外的震撼人心。
這要是出自那些朝中重臣之口也就罷了,如今竟是在這窮鄉僻壤的地方聽見,難怪人們總說。草莽之間。遍佈龍蛇,奇人異士所在多有。真是古人誠不我欺也,雖說這其中許多細節處並不如說地那般的簡單,但……。李玄瑾心中默想,竟然覺得此計頗為可行,想象一下得蜀之後,秦軍便進退自如,便是定鼎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