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些話的宮人的最佳庇護之地,漸漸的,圍繞著兩間偏殿,許多宮人定居了下來。
皇帝陛下聽了此事,也是一笑置之,因有著大長公主府的資助,內庫很是豐厚,於是皇帝陛下還命人在慈安宮周圍修了幾座園林。
如此一來,很多人便知曉。皇帝陛下再沒有大動干戈的意思了,宮中的人心也才真正安穩了起來。
可以說。現在的慈安宮左近,是皇宮內苑中少有的繁盛所在,卻又相對封閉,因感太皇太后娘娘庇護之情,又畏懼外間風雨,很多人進入這裡之後,便不打算出去了,他們中間大多皆為宮中老人,人脈自不必提,隨隨便便在這裡便能混個職位。
即便是這裡的灑掃太監,很可能當年都是御膳房大太監或者曾在乾元殿中值守。
尤其是太皇太后年紀漸老,在宮中呆了多年,知道自己長開羽翼,護了許多人平安,但這麼一來,卻犯了宮中大忌,所以對下面人等,約束越發嚴厲。
於是,慈安宮所在,差不多也就半封閉了起來,除了宮中平常往來諸事,其他的,不準外人進入,也不放裡面的人出來行走,儼然過著的就是桃花源的日子。
皇帝陛下駕臨慈安宮,這裡已經得了訊息,一入慈安宮範圍,道路兩邊,除了奉命迎候的太監宮女,一個人影都沒有。
慈寧宮正殿方向,卻是燈火通明。
一路來到慈安宮正殿之前,迎候在殿門之前的,除了太皇太后身邊近侍之外,領頭的卻是位太嬪,景興皇帝時宮中九嬪之一。
大秦後宮沿唐制,景興皇帝末年,後位空懸,四妃中德妃缺位,長安之亂中,先皇妃子一掃而空。
當今皇帝陛下也未給先皇舊人尊號的意思,也就是說,先皇駕崩之後,本應有人晉太妃,甚至再進一步,等上個一兩年,再次升等為太后,都是有的,但宮中沒這個動靜,許多人便都明白,也許終成武一朝,太后這個稱號都不會再次出現了。
這位太嬪姓杜,皇帝陛下自然是認得的,能代太皇太后在外迎駕,並非說與太皇太后多親近,多數是恰逢其會,再有,幾位景興舊人,或多或少在慈安宮中都領了些差事,幫著太皇太后娘娘梳理庶務。
這位太嬪其實比皇帝陛下也大不了幾歲,一見皇帝陛下駕臨,立即率領宮人們跪倒迎駕……
皇帝陛下下了龍輦,來到近前,“太皇太后娘娘可還安好?”
“回稟皇上,娘娘身體康健……現已在內殿擺好酒宴,只等陛下入席了。”
“帶路。”
皇帝陛下對宮中景興舊人的不喜,從不掩飾,也不管眾人還跪著,只淡淡道了一句,邁步就往裡面走。
眾人趕緊站起身來,匆匆跟在太嬪身後,簇擁著皇帝陛下來到內殿。
內殿中很安靜,太皇太后趙氏眯著眼睛,看上去好像在打盹,殿中除了時候的宮女太監之外,也再無什麼外人。
見一堆人進來,太皇太后這才睜開眼睛,笑著向皇帝陛下招手,“別弄那些虛禮了,快來坐下,這天寒地凍的時辰,還往這邊跑,真不知愛惜身體,來來,趕緊坐下喝口酒,暖暖身子再說。”
皇帝陛下也不拘束,笑著應了兩聲,便解下披風,入了席。
太皇太后趙氏精神頭不錯,看上去比一年前,還要年輕上一些,煩心事少,資格夠老,也就不用再多攙和後宮裡面的勾心鬥角,生活的自然有滋有味。
勸了幾口菜,又陪著皇帝喝了些酒,太皇太后趙氏才招手讓那位太嬪過來,準其入席相陪。
皇帝陛下一瞧,就明白,這是有事說了。
果然,太皇太后趙氏笑著指點著這位太嬪嘆息道:“十幾年前,她父親帶兵隨大將軍吳寧入蜀,戰死在蜀中了,兄長和一個侄兒,唉,之前家裡傳來訊息,戰死在夏州了,還有一個侄兒逃回來,被押在了延州。”
說到這裡,那邊的太嬪已經眼圈通紅,哽咽了起來。
太皇太后趙氏語氣也低沉了下來,“要說老了老了,更不該說那些外朝的糟爛事兒……折匯這人,也算是折家有數的俊才了,怎麼就無能至此?”
“好了,不說這些……她求到我這裡,本宮呢,確實也動了不忍之心,本來想給柱國那孩子傳個信兒照看一下,但想了想,那孩子心硬,加上內外到底有別,所以,還是厚顏跟皇帝開個口,看怎麼才能保住她家裡這顆根苗。”
這真不是什麼大事兒,也情有可原,又是太皇太后開口,成武皇帝李全壽斷無回絕的道理。
當然,這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