飧鮁��澈熗耍��餳�∈呂渭切募洌�院笠揮齙匠潞濁伲�懵砩轄�約旱拇┐魃笫右槐椋��閃己玫南骯摺! !�
三 東南大學(2)
1921年9月,在陶行知、蔡元培、範源濂、張伯苓等人的邀請和安排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院長孟祿博士乘船抵達上海,這是繼4月剛離開中國的杜威博士以後,又一位美國新教育運動領袖造訪中國。關於此行目的,陶行知期望:“診得我們教育癥結之所在,以定醫法方案。”9月5日,孟祿由上海下船,受到黃炎培、郭秉文、陶行知的迎接。9月7日,孟祿在陶行知等人的陪同下參觀滬江大學並遊覽吳淞。此時,東南大學已準備作為東道主之一熱情接待這位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權威、東大和南高師許多教授昔日的師長。在陶行知的推薦下,陳鶴琴負責此次重要的接待工作。此時,他的職務為學校行政委員會委員、教務部主任。
陶行知於1921年6月6日寫給郭秉文的函中稱:歡迎門羅(按:即孟祿)先生事由陳鶴琴主持。
……
門羅先生到滬後,請用下文電陳鶴琴先生,以資準備。
南京高師陳鶴琴門羅日午抵寧。《陶行知全集》,第八卷,第226頁,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孟祿一行到達南京後,受到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的熱情接待。歡迎會上,陶行知親自擔任孟祿的翻譯。陳鶴琴也參加了接待工作,並於11月底陪同孟祿北上天津、北京等地繼續考察、講學。在江蘇,孟祿應邀在江蘇教育學會、蘇州第一師範分別發表《共和與教育》、《舊教育與新教育之差異》的講演;在廣州,孟祿應邀在第七屆全國教育聯合會上作《平###義在教育上的應用》報告;在天津,孟祿與張伯苓見面時,陳鶴琴擔任陪同與翻譯。據記載,12月5日孟祿在瀋陽拜會了奉系軍政首腦張作霖,王卓如、凌冰、陳鶴琴、湯茂如等陪同。在北京期間,孟祿與來自中國各省教育界代表討論中國教育和學制改革問題,所涉及的題目包括中小學學制、普及問題、鄉村學校、學校對社會之關係與對舊式私塾之關係和教授法、課程、教育行政、教師職業的規範和師資培養、###教育、特別教育、學校建築與衛生、私人承辦教育與政府承認問題等。參加會議者為自教育總長以下各省教育行政負責人、各省教育會負責人和指定教育學術團體代表、有關大學校長、教育系主任及特邀代表共千餘人。對於孟祿此次訪問,國內文教界給予了極大熱情和期待,幾家著名教育刊物出版專號,在教育界形成“孟祿熱”。孟祿在一次演講中說:新教育和舊教育,完全立在反對地位,第一種革新的原動力,就是德謨克拉西(按:原文democracy,意即###)的精神。舊教育是少數人的教育,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個個有相當的機會,發展他們各個的道德、技能、學識,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謨克拉西主義。德謨克拉西要求普通人民都得到相當的教育,這是中國當今之急務!《陶行知全集》,第六卷,第754頁,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關於孟祿此次考察訪問意義和對中國新教育運動的影響,陶行知曾作過以下總結:此次博士來華,以科學的目光調查教育,以謀教育之改進,實為我國教育開一新紀元。我們當這新紀元開始的時候,要參與教育革新的運動,須具兩種精神:一是開闢的精神,二是實驗的精神。有開闢的精神,然後願到那不肯到的地方去服務,然後我們足跡所到之處,就是教育所到之處。有試驗的精神,然後對於教育問題才有徹底的解決;對於教育原理才有充量的發現。但開闢和試驗兩種精神,都非短時間所能奏效的。我們若想教育日新日進,就須繼續不已的去開闢,繼續不已的去試驗。《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401頁,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在這次考察訪問結束前,由中華新教育共進社、《新教育》雜誌社和實際教育調查社三大團體合併,於1921年12月23日成立中華教育改進社,選舉蔡元培、郭秉文、範源濂、黃炎培、汪精衛、熊希齡、張伯苓、李建勳、袁觀瀾等9人為董事,聘請杜威、孟祿為該社名譽董事。中華教育改進社聘定陶行知為主任幹事,具體負責該社一切事務;透過由陶行知、馬敘倫等起草的社章,確定“本社以調查教育實況,研究教育學術,力謀教育改進為宗旨”;設址於北京羊市大街(今白塔寺大街)歷代帝王廟。陶行知曾記載:本社成立之初,曾假北京美術專門學校為臨時總事務所。嗣賴熊秉三(按:熊希齡,時任內閣總理)、孫丹林(按:時任內務總長)二先生之力,由內務部將西四牌樓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