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澤東說:“歡迎您早日到南京去。”記者從旁邊播問:“請問毛主席,準備什麼時候到南京?”毛澤東微笑答道:“蔣主席什麼時候要我去,我就去。”他轉過身,對將要上飛機的馬歇爾:“再說一句,一切協定,一定保證徹底實行。”馬歇爾登上舷梯,轉身與毛澤東等握手告別。

44.民主聯軍填補四平“真空”

自1946年1 月國共雙方停戰協議生效後,蔣介石就抓緊時機在美國的幫助下,將其主力部隊一個個調往東北,以“接收”為名,行獨佔東北之實。他原計劃在上半年調運0 個軍的兵力,但由於交通運力的限制和關內作戰的需要,一些部隊未能到達。儘管如此,到了1946年3 月,由海路運送到秦皇島登陸的國民黨軍計有孫立人的新1 軍、陳明仁的力軍、曾澤生的60軍、盧浚泉的93軍,加之先進入東北的新6 軍、13軍、52軍,國民黨軍在東北的總兵力上升到24萬以上。這些軍隊全部參加過抗戰,其中新1 軍、新6 軍在印度接受過美軍專門訓練,參加過遠征緬印作戰,13軍也是第一批接受美式裝備的部隊。此時的東北,國民黨在軍事上已佔絕對優勢。

國民黨方面進行著兩個方面的行動。一方面,其軍隊的行動計劃是:以瀋陽為中心,向東南北三個方面發展所謂“扇形攻勢”。首先攻佔瀋陽及外圍各城市,鞏固瀋陽戰略基點;其次則重點攻擊南滿,佔領本溪、鞍山、營口等南滿工業資源地區,形成後方基地;最後集中全力沿中長路北進。蔣介石也深知四平的重要地位,為此,他曾說過“沒有四平就沒有東北”這類的話,由此可見四平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國民黨政府仍在繼續與中共進行著和平談判。

3 月9 日,馬歇爾到重慶曾家巖拜會蔣介石,向蔣提出必須向東北派出軍調部執行小組。蔣介石表示“原則上的認可”,同時提出五項條件作為派遣執行小組的前提。這五項條件是:(一)小組之任務僅限於軍事問題;(二)小組應伴隨政府部隊,避免出人蘇軍佔領地;(三)小組前往衝突地點或國共軍隊密接地點,使其停止衝突並作調處。小組應訪問中共部隊的指揮官和司令官;(四)國民黨軍隊受權在東北重建主權。在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兩側30公里的狹長地帶,實行單獨管轄。

(五)中共軍隊撤離國民黨為重建主權而必須佔領的地區,包括煤礦。中共軍隊不準開進蘇軍撤離地區,實行佔領。

關於這“五項條件”連馬歇爾都一眼看穿了,其實質,蔣介石同意派遣執行小組只是幌子,主要是想借談判來謀取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蔣介石太貪心了。

對於蔣介石的“五項條件”,周恩來只表示能夠接受三條,而後兩條則反對。

然而此時,中共中央也在進行著兩個方面的準備。一方面,在東北問題上依然照顧到和談全域性的需要,對瀋陽等一些特別敏感的大城市的處置始終持讓步態度。比如,3 月13日,中共中央電告東北和林彪,指出:東北問題有和平解決之可能蘇軍退出瀋陽後,我軍不要去進攻瀋陽城。我軍進去在軍事上必會陷於被動,在政治上亦將處於極不利。不僅瀋陽不必去佔,即瀋陽到哈爾濱沿線在蘇軍撤退時我們都不要去佔領。讓國軍去接收。只有在國軍向我進攻時,我們應在防禦的姿態下組織有力的回擊。

就在同日,蘇軍最後一批撤離瀋陽,駐紮在郊區的國民黨軍立即向市區開進。林彪得悉後十分著急,即於3 月15日向中共中央提出破壞南滿工業區的建議。劉少奇接報後,立即覆電林彪告知:關於南滿工業區無論和戰,我均不應有任何破壞。因為這將影響數百萬人的生活,並將在全國、全世界留下長期極壞的影響。務望不要作此打算,並向有此思想的同志做堅定明確的解釋。

這恰恰證明了中共中央為謀求和平在軍事上已作了許多讓步。

另一方面,則積極準備奪佔四平等戰略要地。蘇聯紅軍的撤退,給東北民主聯軍的發展創造了機會。為了使東北局儘早準備接管蘇軍走後的“真空”,蘇軍還事先通報了其撤退的具體日期,以利於民主聯軍奪佔之。

東北局抓住這一機會,從西滿調黃克誠3 師主力緊急北上,由法庫趕往四平。

3 月13日,駐四平蘇軍全部撤離。東北民主聯軍根據中共中共關於蘇軍撤退後,必須打幾個勝仗,使國“民黨軍在我們所能接受的條件下和我妥協的指示,決心首先奪取戰略要地四平。

參加奪取四平戰鬥的有遼西軍區保1 旅第1 團、萬毅縱隊第56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