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起來,直接就有人站出來說道:
“這種禍害留著何用,都把腦袋砍了,掛在杆子上,再有這種趁機作亂的,讓他們敲敲。”
福建華州大軍即將北上,可江浙各地卻表現出比從前更好的社會秩序,所謂“華州王師掃蕩江南,各處士民自行聯絡,奪府縣之政以奉王師。”
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京城
南京城的太監和官員們有兩個態度,南京鎮守太監和書都是朝中黨爭失意的人物,他們的意見卻比較出乎人意料,兩人都是堅定的調兵守城,準備和華州軍死戰,南京兵部尚書甚至說,京師若失陷,我江南士民再立龍子龍孫,也不可妄言棄城投降的事情。
不過主戰也就是這兩三個人了,其他的,甚至包括魏國公徐家,或者是悶不作聲,或者是大談敵軍強大。
為什麼不作聲呢?因為他們都對華州的底細相當清楚,特別是魏國公和幾個伯爵侯爵一起開設的大通錢莊,這幾年來都是被三江商行和華州錢莊打的抬不起頭來,在從前,大通錢莊的銀票和憑據可以在江南沿海的海貿中使用,即便是在海上的時候,和華州錢莊發行的銀票和票據都是並行。
現在則不一樣,只能是在船隻上岸的時候,大通錢莊收兌華州錢莊的這些票據,最開始的時候,徐家和其餘的幾個勳貴之家,也都是琢磨著滅掉這家錢莊,吞下對方的錢財,他們都有自己的資訊渠道,在這之前自然要查上一查。
查完之後,每個人都是冷汗直流,原來海外還有如此巨大的勢力在,這種勢力根本不是他們這幾個大貴族可以對抗的。
也有人想過去京師告發,但是再轉念一想,如果去告發,自己很有可能會被牽連,這也許還是小事,但是手中偌大的生意怕也都要被牽扯進去了,經營這麼多年,他們的生意早就和海商,還有海商背後的華州錢莊有了太深的聯絡。
而且即便是告發,誰也不敢說能不能擋住華州的報復,隱約之間,他們查到一些蛛絲馬跡的東西。江南這幾年發生的十幾次駭人聽聞地兇殺案,都也許和華州有這樣那樣的關係,這樣的怪物還是少碰為妙。
自從嘉靖當政之後,北方的一些勳貴大臣,在歷次的風暴中紛紛破家,南方的這些人因為在開發關外土地之類的大案中牽扯較少,所以儲存下來的比較多,但是所掌握的權柄則是一點點的被剝奪。
包括南京地世代守備魏國公徐家所掌握的兵權,嘉靖皇帝一貫的想法是,勳貴無兵無權。便是好勳貴,要不然不如死了。
手中沒有權柄,嘉靖皇帝的壓迫極大,這些勳貴豪門行事作為都是如履薄冰,生怕有什麼被上面抓到把柄,家破人亡,所以普遍都是不問政事。不管自己的衙門,把大部分的心思都是投入到商業之中。
他們身上的貴族性質在不斷地退化,商人的性質在不斷的增加。要知道不管如何被削權,這些貴族依然有平民甚至是官員都很難比擬地特權,依靠這些特權,和家族近二百年積攢下來的財富。
南京的勳貴們。很快就成為了江南最大的商人,按照華州司馬從事查到地。十三商會後面真正的主使就是魏國公徐家和誠意伯劉家。
而這些勳貴們所做地一切,基本上都是嘉靖皇帝忌諱和反對的。貴族和皇帝本來是牢不可分地一個整體。是大明地統治柱石,但是現在卻有些分崩離析了。
大明東黨的大臣。情況貴族們地差別並不大,原來耕讀傳家的讀書人們,現在的家中都是開工場,辦商鋪,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成為了商人們的代言人,朝廷不管做什麼,都是需要花錢。
要花錢就要徵稅,徵稅卻等於是讓商人們的利潤減少,偏偏朝廷的稅徵收的很重,所以本就是在政治鬥爭中失利的東黨諸臣,和中央也是越來越分裂,每天鼓搗文墨撰文譏諷京師。
但是這些人手中並沒有什麼實權,也就是在那裡空喊幾句,發發牢騷罷了,華州軍在福建的漳州登陸,這些人就說什麼今上失德,導致蠻夷入侵,應當自省其身。南京鎮守太監大怒,直接調動親兵以妄議朝政的罪名把他們捉拿下獄,可是南京不比京師,南京六部大臣的權力相對較大。
看到自己的門生子弟被關起來,當即是輿論譁然,鬧騰一陣之後,又是給放了出來。
就連這次的對於福建華州軍的戰鬥,鎮守太監和兵部尚書的意見本來是增援京師,可城內真正掌兵的都是勳貴出身,或者依附在他們系統中的武官,紛紛鼓譟,增援京師路途太遠,不如先斷賊軍一臂。
福建路途極近,調動南方兵馬更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