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附,就達到了戰爭的最高境界。但實際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史證明,戰爭的主動者不肯以締結和約的方式結束戰爭,必欲置對方於自己的絕對統治之下才肯罷休;戰爭的被動者也往往不願不動一刀一槍就束手就擒,一定要被打得走投無路才肯投降。因此,孫子的這種“善之善者也”的戰爭境界無非是一種理想,很難在現實中實現。不過,理想雖無法完全實現,卻可以用它去指導現實中的戰爭,較好地解決戰爭問題,為社會減少一些災難。因此,現實中的戰爭,往往可以分為三類:公輸般塑像,民間稱公輸般為魯班,尊為木匠的祖師爺。
第一是透過外交(其實是軍事制衡)消弭戰爭;第二是從思想、社會、軍事等諸方面作好充分準備,迅速贏得戰爭的勝利;第三是希圖宣揚某種道德觀念,處事迂腐,但往往以失敗而告終。至於那些不具備正義色彩的戰爭,無論怎麼巧妙,均是不足掛齒的。
在戰國時,最著名的以軍事制衡嚇退敵人的戰例莫過於墨子與公輸般的桌面交鋒了。
公元前447年至前431年間,楚惠王發奮圖強,連續吞併了陳國、蔡國、杞國、莒國,使楚國在經歷了###與衰落之後又重新強大起來。楚國要想同晉、秦等北方強國較量,就必須首先征服楚、晉之間的宋國,於是,楚王決定向宋國進攻。楚王起用了一位在當時最有本領的工匠,即魯人公輸般。公輸般製造了雲梯、撞車、飛石、連珠箭等新式攻城武器,這些武器在當時看來確實具有極強的威力,用來攻打當時的城牆防守應當是十分有效的。楚國一面製造這些武器,一面大肆宣揚,製造輿論,實行恫嚇戰術。這種戰術果真有效,宋國遭受楚國的侵略最多,這次嚇得宋人驚慌失措,求救無門。這個訊息傳到了墨家的創始人墨子那裡,他就趕緊帶了三百弟子跑到宋國。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戰爭,因此聽到宋國危難的訊息,他立即挺身而出。他先把弟子佈置在宋國的城牆上,然後徒步跑向楚國。走了十天十夜,腳磨破了,他用布包上再走,終於來到楚國的都城郢都。
他去楚國的使命就是勸說楚王不要攻打宋國,但楚王認為公輸般的器械很好,一定能攻下宋國,就不肯接受墨子的勸說。墨子直率地告訴楚王說:“你能攻,我也能守,你是攻不下來的。”於是,楚王就叫來公輸般,要兩人比劃對陣,看看誰能贏。墨子解下自己身上的皮帶,圍在桌上當做城牆,再拿一些木塊當做攻城的器械,兩人演示起來。公輸般攻,墨子守。公輸般挖地道,墨子用煙燻;公輸般用撞車,明正統道藏本《墨子》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節用,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學並稱為“顯學”。
墨子用滾木擂石;公輸般用雲梯,墨子就用火箭;公輸般一連換了九種攻城方法,均遭到了墨子有效的抵抗,不能取勝。公輸般的攻城方法使完了,墨子的守城方法還有幾種未使出來。楚王很清楚公輸般輸了,但公輸般卻說:
“我知道戰勝你的方法,但我不說。”
不戰而勝(2)
墨子答:“我知道你能勝我的方法是什麼,我也不說。”
楚王感到迷惑不解,就偷偷地去找墨子,問他們墨子學派發明的攻城工具——雲梯
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戰勝對方。墨子直言不諱地告訴楚王說:
“公輸般的意思很清楚,他是想讓您殺了我,他以為殺了我就沒有人會知道抵禦他攻城的方法了,其實不然。我來時就作好了這方面的打算,已經委派我的大弟子禽滑釐率領三百弟子幫助宋人守城。我已把這些方法全部交給了他們,他們每個人都可以用這些方法來抵禦公輸般的進攻,因此,殺了我也是沒有用的。”
墨子見楚王聽信了他的話,就又坦誠地對他說:
“楚國方圓五千裡,真是地大物博,如果用心治理,一定會富甲天下。而宋國呢,土地不過五百里,物產也遠不及楚國豐富,我真不明白您為什麼要去攻打宋國。這難道不是扔掉自己的華貴馬車去偷別人的破舊車子嗎?難道不是扔自己的錦繡長袍去偷別人家的破舊短襖嗎?”
楚王聽了,羞紅了臉,決定不去進攻宋國。
墨子終於為宋國免去了一場災難,但這絕不是因為楚王忽然良心發現或是因墨子的一番訓導而有所悔悟,根本的原因在於軍事力量的對比,墨子之所以敢公開教訓楚王,也在於有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做後盾。如果沒有這些,要想讓楚王止戈息兵,是無法想象的事情。因此,軍事制衡,是發動和平外交的根本條件。但必須看到的是,墨子的和平外交僅是使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