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但由於周天王的忍讓,到底沒有爆發戰爭。過了幾年,周桓王乾脆免掉了鄭莊公的左卿士,任命了虢公,莊公無奈。不過周桓王也是得寸進尺,又用不屬於自己的十二個邑換取了鄭莊公的四個邑,使鄭國白白地丟了四個邑。由於莊公不再去朝見周桓王,桓王就率領陳、蔡、衛等國家的軍隊前來###。按照從商代以來形成的陣法,周軍按左中右三軍列陣,中軍由周桓王率領,是主力軍,左右兩軍起配合掩護的作用。而鄭國的子之提出了不同於傳統陣法的新陣法,他把主力放在左右方陣即左右軍上,把中軍擺在兩方陣靠後,戰車靠前,步兵靠後,意圖先打垮敵人的左右兩翼,再包圍中軍。子之還主張先出擊周軍的右翼陳軍,因為陳國正處###之中,士氣不高,必定一擊即潰。戰事完全按照子之的預料發展,陳軍敗退後,右翼的虢軍也相繼敗逃,中軍被緊緊圍住,鄭國的祝聃一箭射中了桓王的肩膀,周軍大敗。祝聃還要追擊,鄭莊公因為是被迫應戰,就沒有同意。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仁者”的忍術(4)
當晚,鄭莊公派人去慰問周桓王的傷勢和周軍將士,願意同周桓王及諸侯和好。至此,周天王“受天有大命”、“輔有四方”的牌子就被徹底打掉了。周天王不僅名存實亡,現在連名也不存了。
太子做人質和射王中肩這兩件事都是莊公幹的,在當時看來都是違揹人臣之禮乃至大逆不道的。他這樣做是否出於歷史的必然或者是否合理姑且不論,但依當時的觀念看來確實是不符合傳統道德觀念的,鄭莊公不是一個仁義之人,則確定無疑。
莊公在對待他弟弟反叛的態度上是極其令人深思的。莊公知道他的母親和弟弟懷有二心,但完全可以極早地採取措施加以制止,用不著置人於死地。不過,莊公也十分清楚,一天不徹底除掉弟弟,他的心裡就一天不得安寧,因為他的弟弟遲早要反,況且經常採取嚴厲的措施,還會給自己招致不仁的惡名,不如設法一次斬草除根。因此,莊公一步步地把他的弟弟誘向反叛,而且又全在他的把握之中。在這全過程中,他顯得十分“仁厚”,乃至大臣們都為他著急。
為了權力,不顧手足之情,不顧母子之情,既除掉了弟弟,又放逐了母親,這就是所謂的“仁者”;在具體的過程中,莊公深藏不露,欲揚先抑,欲擒故縱,採取“欲噬者爪縮,將飛者翼伏”的陰險策略,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聲譽,這就是忍術。
在中國歷史上,殺人必冠以名目,殺之有名,使被殺者無怨言,使旁觀者無謗言,已成為一條通行的歷史經驗。如果認真地分析這些殺人者和被殺者,我們也許會被深深地震撼,權力慾望與人性的搏鬥是多麼殘酷,怎樣才能限制人的權力慾望,怎樣才能發展人的正常人性,恐怕應該成為我們思考的課題。
。。
只善謀國、不善謀家的一代名臣(1)
忠與奸,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概念,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易混淆的,但在有的時候卻很難區分。說他奸,他卻是全心全意地為國家社稷著想,乃至為某一姓一族效力,不論從哪一層意義上講,都應當算作忠臣;但說他忠,他卻又大權獨攬,往往逾越了人臣之禮,實在是大奸有餘。其實,這並非做人自相矛盾,而是封建專制觀念給人設定了這麼一個進退兩難、左右不得的尷尬處境。
西漢武帝、昭帝、宣帝時期的著名權臣霍光就應算是這類人物。看看霍光的一生經歷及身後諸事,對我們理解歷史,理解現實,都有很多好處。
霍光在意願上想做忠臣,但卻往往做出一些奸臣的事來,有些並不是霍光的錯,而是封建正統觀念給人設定了一個兩難的處境:家與國的統一與背離。在一定情況下,家與國是統一的,忠於皇帝一家,就是忠於國家人民;但在很多情況下,家與國是背離的,這就出現了上述的矛盾。在宦海之中,霍光並不以功業勝,但他生前身後的遭際,卻是極具特色,看看霍光,你會覺得在某些方面或許是意味深長的!
在中國歷史上,秦皇漢武與唐宗宋祖並稱,這幾位皇帝,不論文治還是武功,確實都有其不容埋沒之處。就拿漢武帝劉徹來說,他弭除邊患,開疆拓土,制定禮樂,興倡儒術,確是一位英明的天子。但漢武帝晚年奉仙信巫,屢次東遊,企望得遇神仙,並因此閉塞視聽,使太子劉據被迫造反,弄得皇后自殺,太子自縊,宮廷多為鬼魅,給宮廷乃至國家人民帶來了災難。在繼承人問題上,武帝處理得並不出色。劉據自縊以後,武帝尚有三子,其中最受武帝喜愛的是鉤弋夫人所生的少子弗陵。弗陵長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