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黃紙,假作詔書走上前去對範瓊揮一揮,說:“跪下!皇上有命令,將軍可以到大理寺申辯。”範瓊驚愕不已,不知所措,劉子羽示意左右擁著範瓊上轎,用張俊的軍隊護送他到監獄,再由劉光世出去安撫其兵,不久後亂事便平定,範瓊伏誅。
再有鑿冰拒敵。
紹興年間,金朝大舉南侵,這時正值冬季大雪,城中池水都結冰,金人藉著凝成的冰層為階攀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進入。
張浚聽說金人用這種方式攻佔城邑,就下令取消原先禁止百姓在池中捕魚的禁令,於是百姓爭相鑿冰撈魚,池中的冰層始終無法凍結,金人來到城下,觀望許久,嘆息離去。
然而後世人們對他的評價,卻存在著截然相反的兩種意見:褒之者譽之為抗戰派英雄;貶之者斥之為害國之狗熊。
尤其是符離之潰,著實讓無數人對張浚充滿怨言。
當然,李顯忠和邵宏淵罪不可抵。
然而這也是張浚用人不當之罪。
但隨著官家親手所書的輓聯送出臨安,至少在乾道六年的初夏,臨安朝野,對這位前樞相公、魏國公只有讚譽。
又隨著青雲書刊本月關於張浚生涯事蹟的著文刊登,大宋萬千讀書人,便更加了解到這位相公的一生功勳。
尤其是知曉當今官家手書的挽留,其實就是張浚致仕前的感言後。
無數人為之震撼。
如此雄渾壯志的詞作,袒露了這位高功之人的心跡。
於是乎生子當如張紫巖的說法在民間很快流散開來——紫巖先生,是張浚的別稱。
青雲書刊這封文章,當然是得到官家同意的。
李鳳梧雖然待制,但這種事情,如今交給了秘書少監王挘����鯍算是李鳳梧的心腹——雖然李鳳梧待制,但王挷槐俊�
況且李鳳梧還是他老上司魏杞的東床快婿,當然要好好結交。
青雲書刊,如今儼然已是大宋的人民日報,影響何其深遠。
隨著這封文章面世。
天下無人不知魏公之浩然長氣。
第四百七十六章半壁江山起狼煙
張浚離世,張約素作為他的侄女,也要回四川老家去弔唁。
好在只是侄女,而且張約素之父張滉是張浚同父異母的兄弟,關係又隔離了一層,況且張約素又是嫁出去了的,倒是不用丁憂。
李鳳梧擔心三娘張約素的安全,於是讓徐眉嬌同去……雖然捨不得老公兒子,不過張約素也是她的乾孃,徐眉嬌沒有理由拒絕。
到刑部、吏部請了假,徐眉嬌帶了德雲堂幾個身手不錯的人,陪著張約素出發前往四川。
李鳳梧當然也要去信弔唁。
關於張浚之死,李鳳梧有過一些傷感,不過想來也算是幸運了,張浚本來應該隆興二年就死,結果在自己的提醒下,多享受了六年的天倫之樂。
這麼一想,李鳳梧釋然不少。
張浚死了,和陳康伯一樣,臨安朝堂這邊自然要考慮其追贈和追諡的事宜。
關於追諡一事,禮部、國子監等部門很快有了諫議。
其實關於張浚諡號一事,朝堂各部門各臣子還是折騰了許久——因為不好定斷,這位魏國公究竟應該是諡號是走文臣路數還是武臣路數。
最後大宋左相湯思退、右相周必大拍板。
魏公既然任過樞密使,他一身也戎馬天涯,當是武將——但魏公一生飽讀詩書,起於科舉而非恩蔭管,還高中進士,當然也是文臣。
如此一來,還有什麼好爭論的,果斷文武臣啊!
兩位相公都這麼說了,自然沒有其他異議。
而且樞密使蔣芾也表示贊同。
這本來就是事實。
然後就是擬就諡號的問題,這個事情大家都要先看看官家的意思表達,不過隨著湯相公提議,官家手書了那封對聯送至四川,負責擬就諡號的心中便清楚了。
在咱們的官家心中,魏公是有大功於天下。
於是揣摩聖心後,眾人一致決定,來個通諡罷,反正是文物臣,通諡正合適,而且這個東西也比較簡單,不會出什麼簍子。
果斷擬就了通諡中和文臣最高諡號媲美的“忠獻”。
當然,通諡之中,還有個更牛逼的諡號,那就是忠武——但是忠武的規格太高,有宋一朝,諡號忠武的也不多,要知道趙普也才忠獻。
然後忠武還是公認的武將第一諡,李繼隆身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