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西方”的諸多文化與地理聯絡。

我曾經說過所謂鳳凰就是紅色的火烈鳥,這種鳥只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南部與接近的非洲地區,都在紅海沿岸。所以這裡的“鳳族”的“西王母”就被圈定在這個隱藏著的地理範圍:薩巴王國。

東王父、西王母、羽人等是三個南方道教以及民間神話常見的神仙形象,考古中時有發現。這裡的“羽人”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天使”,但與一般的“天使”又不同,它強調了“人”與“鳥”之間的轉換,發展到道教的常用語“羽化”就是指人的“昇天”。“羽化”與恆定的“天使”概念有所不同,“羽化”是道教裡的一個理想,相當於升入天堂,這與希臘神話系統中的凡人被封神後成為天庭星座可能有一定關係,道教的“羽化”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宗教教義體現。我懷疑這一思想與佛教“飛天”也有關聯。這些思想的統一和交流可能多是2000多年前透過波斯這一核心地理範圍得到實現的,但也不排除有其他的來源。並且,作為遠古文化的的一個理念,它也可能分化為其他的文化碎片。

“牛郎織女”的傳說(1)

中國漢代是神怪故事大發展的時代,多數故事源在漢代。“牛郎織女”的傳說也不例外。

表面上看“牛郎織女”與道教無關,但透過分析我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神話與道教的某些理念相通,比如“羽化”,當然這個聯絡隱藏得很深,需要許多探究才能把兩者聯絡起來。不過,“織女”作為道教人物“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的女兒,已經初步說明了一些問題。這個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應該與道教有神秘的淵源關係。

我記得童年時的神話故事都是從一個不識字的臨家老奶奶那裡聽來的。她家有個葡萄架,我們常去她家聽“瞎話”——這是豫西人對於“神話傳說”的稱謂,因為大家知道這些故事都不可能是真的,所以就以“瞎話”總括。但我們聽的時候根本不會想這些真假問題,我小時候特別喜歡聽“瞎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些業餘的文化傳播者存在,就是因為我這樣喜歡聽“瞎話”的人特別多,有需要就有“市場”。舊時代,沒有電視,沒有電影,也沒有電腦與電話,甚至沒有電燈,漆黑一片的夜晚人們有無汙染的夜空,有皎潔的月光與星辰,漫漫長夜最使人高興的就是周圍有幾個能說“瞎話”的老人了。在我們村裡,不僅有老太太,而且有的老伯伯也很擅長說些老古事兒,挑水的井臺是他們施展口才的最好演講臺。

一般神話傳說因為口口相傳,不穩定,一個故事會有不同的版本。“女郎織女”的傳說由於流傳很廣,所以版本就更多了。

我聽到的故事是這樣的。七仙女經常下凡洗澡,不過有時辰要求,一旦時辰過了就不能昇天,她們每次離開的時間很準時。一次,牛郎把七仙女的衣服給拿走了,似乎這衣服是特殊的七彩羽衣,沒了它仙女就不能昇天,耽擱了時辰七仙女不能回家就不得不和牛郎結婚了。王母娘娘與玉皇大帝聽說後不允他倆的婚事,要把他們拆散,但這時小夫妻已經有了孩子。在牛郎追趕織女的路上,王母娘娘狠心地用簪子畫了一條銀河把夫妻倆永遠隔開。喜鵲同情他們的遭遇,通知所有的同伴於每年七月初七搭鵲橋讓夫妻倆會面。由於織女每次見到牛郎都會傷心哭泣,所以每年這天都要下雨,雨水就是七仙女的淚水。也真的很奇怪,幾乎每個七夕都會下雨,看來古人已經找準了這個節氣,真是結合得天衣無縫。這樣的神話真美,而且蘊涵著古人的智慧。

我最初到網路上查詢“七夕”的故事,沒準備要有什麼大發現。本來以為這個故事可能是中國自己的土產,它不一定是“西來”的,但最後我打消了這個念頭。

這裡有個細節或許可以說明“七夕”確實也有“本土化”部分。中國的神話多在漢朝開始生枝發芽,而漢武帝是漢朝最偉大的皇帝,他的生日據說就是陰曆七月初七,另外他母親也是王氏——不知道這與織女的母親是“王母娘娘”是否有一定關聯。口傳神話,自然是什麼都可以根據需要附會進去的,關鍵是原有的主要特徵卻不能過分削減。

牛郎董永就是後來附會進去的。孝子董永是漢朝人,他的出現不能決定這個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初現時間,但可作為最晚出現時間考察。有關董永的故鄉有江蘇丹陽說、河南南陽說,還有湖北孝感說。我注意到這幾個地方都在南方,主要在長江流域。

漢魏六朝的志怪小說《搜神記》有《毛衣女》,與織女的傳說有關,很可能是其雛形。

《搜神記·毛衣女》的故事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