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彥達開始,到王與準,再到王傑,再到王倫,這中間有四代人隱匿山林,拒不出仕,他們把自己對這世界的影響微縮到了只限於自己家的炕頭上,除了隻影響到自己的老婆,生出自己的兒子繼續做下一代的隱士,與外界基本上來說是隔絕的。人類歷史上你真的再難找到比他們影響更微弱的人了。
可沒有他們,這個世界就會受到決定性的影響和改變。
事實上,王守仁的這句話,並非什麼不經過大腦的所謂觀點,而是一個思考的開端,由此開始,我們可以繼續探究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假若沒有人類,地球表面還會是這個樣子嗎?
肯定不是,至少地表的生物形態會受到決定性的影響,某些物種會增多,某些物種會減少,人類的退場甚至有可能導致新異的物種成為地表霸主,不管這霸主是什麼,終究它是因為人類的拒絕退場而歸於沉寂了。成為霸主的,仍然是人類這個物種。
但即便我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也仍然未能摸到王守仁悟道的門檻兒,但此時這扇門,就在王守仁的面前,隨風搖曳,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偏偏王守仁體力不支,他已經到了門前,卻再也沒有力氣,伸手推開這扇門。
他只能絕望地閉上眼睛,任這扇思維之門,飄忽消失於無根的思緒碎片之中。
性情中人老婆多
最終沒能邁過悟道的終極門檻兒,失意的王守仁,從此淪為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說起應試教育這玩意兒,它是有識之士深惡痛絕並積極參與的。對應試教育深惡痛絕,那是因為這種教育偏離了主旨,演化成了一塊沽名釣譽的敲門磚。說大家又積極參與其中——你不參與怎麼行?權力社會註定了是單元的,讀了書不做官,就註定只能像王氏家族的前幾代人,將家族振興的希望無限期推後,這誰等得及?
比如說教導王守仁格物之法的婁諒,他本人雖然反對應試教育的“舉子學”,倡導追求知識與思想的“身心學”,可是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