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市場卻幾乎沒有盡職調查。公司總裁告訴我:“這是個很好的投資專案。”因為機會(指在越南的生產許可證)很難得,該公司是因為與發證機關的關係才搞到許可證的。最後,這個企業的國際動態因素如:對於公司投資計劃的商業化至關重要的韓國品牌;外國市場顧問和相應的市場參與者,目前由於缺乏調查研究資訊,這些還都是未知數。
相應地,考慮進入中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和生產的外資企業面臨著同上述中國公司類似或相反的情形。可以說二者(對內和對外投資)都是似是而非的矛盾體。
在中國經濟歷史上,同政府和商界關係的緊密程度,決定一項投資或者一個企業的成敗。在這樣的經濟體制中,包括智慧財產權(IPR)、國內分銷權、技術工人的整體教育程度等諸多問題,對於投資和交易問題而言,是否是次要考慮因素呢?
這裡也許我們的分析演化成為了雙重的,將中央政府與省市級的政策和指令區分開來了。為什麼?
也許中國中央政府很清楚地知道現狀,而省級政府要麼不怎麼關心,要麼不承認這一現狀。那就是,由於至今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一直是低技術或非技術產業,這個政治經濟體的商業地平線上正在醞釀著變化:由於日趨增加的價格壓力和外國市場的競爭,中國必須發展其高技術產業和市場。現在的問題不再是“為什麼”,而變成了“如何”:如何吸引外商參與?如何為促進高技術產業領域的發展而規劃國內融資?
智慧財產權風險和勞動力技術水平低下由來已久,這兩個方面在過去30年裡一直困擾著在中國經營的外資企業。因此,外商在技術產業領域的投資會越來越受經濟發展的轉化過程所支配(可能國內的融資也同樣如此——因為中國的銀行體系中存在著各種層次的少數股份持有者)。結果,這些“關係”(比如上文中能源公司所有的關係)都會體現在涉及外資的“資產負債表”(或資源平衡表)上,被系統地轉化為客觀而具體的專案,就像其他的公司事務一樣;就像從會計學角度將某些別的企業事務轉化為“企業信譽”和“轉移定價(或預約定價)”的量化價值。
更大的舞臺創造更多的財富(3)
因此,當讀者細讀下列盡職調查表中所列的話題時,請記住和思考這一點:盡職調查專案的挑選、時間的安排、計劃、演示、分析和審閱,目的應該是幫助正在尋找研究對外和對華投資策略的各類投資者瞭解真相。必須弄清既定交易各方的交易動機真相,比如某國外市場中的某商務計劃真相。只有透過這種方式瞭解了真相,您個人(無論是決策者、企業領導,還是外國投資者)才可能完全掌握投資金融活動中的轉化藝術。投資金融活動瞬息萬變,其重中之重是最大限度地轉化投資機遇和市場價值,並同時儘可能地避免或減少相關風險和損失。
盡職調查
當中央政府發文表示“將對汙染企業實施懲罰,對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視同仁”時,一篇題為“中國警告外國汙染者”的文章出現了。
這一警告出現之前,檢查結果發現聯合利華(中國)公司和日立建機(上海)有限公司排放汙水中的化學物質超標。中國國家環保總局的一位官員說,“這兩個公司都曾有環境汙染問題;它們是被隨機抽樣查出的、被檢查的僅有的兩家外國公司”;他表明將“加強監管”。
該文章引用“分析家”的話說,“發出這一警告的原因很可能是國人的擔憂,國內越來越多的人的擔憂,由於中國國內的生產成本低、就業需求急迫,外國的汙染性產業得以進入中國。”
中國對外國公司執法一直比對國內公司執法更嚴,今後(至少是可預見的未來)也會一直如此。如果您的公司造成汙染,中國可能寧願你離開。再者,以外國公司作為追逐目標也是更受歡迎的政治策略。
一個全球500強零售企業正在中國開設分店,建立每個環保分店的成本也許是25 000美元,達到或超出美國最為嚴格的環境法律標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環境立法和執法力度加強,現在建立環保的分店比將來轉型的成本更低。
由於人們對於環境問題非常敏感,如果外國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的環保程度不如別處,中國公民可能因此產生憤怒。
法律、運作監控機制以及執法行動構成某一產業的監管制度,而這三個方面會產生各種區分性尺度和指標。請思考:盡職調查過程如何量化和評估這些尺度和指標呢?
在設計對外(或同時對內的)投資活動的資金注入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