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劉琴居然就在註解四書。”
朱程理學達到巔峰,形成穩固的至高影響力是朱熹寫成《四書章句集註》這一本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與‘五經’於一體的鉅作。
儒家學說中,四書五經是最為重要的。
可以說要統治儒家,首先便是統治這四書五經,而對四書五經進行註解便是釜底抽薪的最好辦法。
“這劉琴厲害。”
朱熹註解四書五經,從而讓他的理學真正為天下所重視,自此成為宋、元、明、清的官學,若不是西方的堅船大炮打過來,恐怕就算清朝滅亡,被另一個封建王朝所替代,也會以這些書為官學。
“不過她也是逼急了。”
劉琴的稿紙,上面對四書的註解,在這時的大儒看起來當真是深刻博大。如果秦朝沒前世的經歷,沒有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看了這些註解也不得不五體拜服。
甚至就現在,秦朝一句句的觀看,心裡也佩服不已。
“她這想的已經夠周到的,可惜時間太少,她也太急,別說和後世的比,就與朱熹的比……”秦朝是知道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部份內容,劉琴寫的與朱熹的比起來,還是差了太多火候。
“咳!我說秦大才子,你磨磨蹭蹭幹什麼,趕快拿了稿子走人,別在這裡礙眼。”劉琴催促道。
秦朝連收回視線:“原來老師在註解四書呀,好主意,這四書一旦註解得好,天下讀書人盡入你手,好手段,好謀劃!”
“咦?”
劉琴驚咦了一聲,臉色微微有些嚴肅,“你看出來了?”
“這有什麼看不出來的,儒家四書五經最為重要,天下讀書人,要入道,莫不由此啟,這些書若是奠定了地位,則老師天下大家的地位定矣。”秦朝吊兒郎當道。
劉琴微微沉默。
“沒錯,我是有這想法,不過這四書五經註解極麻煩,我也是……”劉琴說到這心裡苦笑,四書五經的註解是一項超級大工程,更是超級做不好的事。
只因一點,這些書太普遍了。
像四書中的《論語》,歷朝歷代著名經學家對《論語》作了很多註釋,而且只要是讀書人,對這《論語》便最為熟悉,甚至每一個句子中的每一個字,該如何解釋,有幾種解釋,幾個版本的解釋優缺點都瞭如指掌。
你要對這些書進行註解。
必須出新,必須研究深入到骨子裡,必須寫人所不知,同時又能真正自洽圓滿,還要融入儒家思想體系不與之相沖突,而且還能在文章上下完整,前後連貫,從細節到整體都合理挑不出瑕疵毛病,這難度之高……簡直能把人逼瘋。
秦朝自然明白劉琴寫這些註解的為難之處。
真正的理學是一代代大儒積累,直到朱熹才算是完備,而朱熹用了一輩子研究四書,為了使《四書章句集註》不出紕漏,前後用了數十年,反覆修,反覆改,一次次完善,甚至死前三天都在修改這本書。
劉琴即便才華高於朱熹,要想真正完善這些,沒有數十年是不成的,更何況四十年後的朱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那樣成就的。
而此時劉琴只可能為將來的朱熹鋪石。
“嗯。”秦朝點頭,“這些確實有點難度,比那些七十二級考核要有意思多了,老師,要不要我這老謀深算,老奸巨滑,陰險狡詐,刁鑽……”
劉琴輕聲一笑。
“我倒忘了,有你這秦大才子在,秦大才子,那你且說說,我這寫在稿上的可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的?”
“咳!這個……確實不少。”秦朝說道。
劉琴一怔,她放在那的稿紙,至少在她現在看來已經寫得很完備了,找不出紕漏。
劉琴眼中疑惑不定。
“哦,那我倒要請教秦大才子,有何處要改進?”劉琴似笑非笑道。
“像這裡,‘子貢曰:夫子自道也。’”秦朝說道,“你這裡寫的是刑昺注曰:‘子貢言夫子實有仁、知、勇,而謙稱我無,故曰夫子自道說也。’,而後你自己也注到:‘道,言也,自道,猶雲謙辭。’”
“沒錯。”劉琴沉聲,秦朝說的正是她稿中的內容,而且這一處劉琴印象很深,她覺得自己的注已經非常完善了,不可能錯,也不可能找出不同的註釋。
只聽秦朝說道:“本大才子認為,這兩個註釋都錯了。”
“啊!”劉琴驚呼。
ps:(還請大家幫忙多推薦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