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是一首詩,確切的來說是一首政治詩,正是秦朝抄自清朝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大詩人,改良主義先驅者龔自珍的詩。
這首‘我勸天公重抖擻’詩是龔自珍最著名的一首,曾上過教科書的。
司馬光也是詩道大行家,此刻一看,臉色一下凝重。
“好!”
“好詩!”
司馬光雙眉一挑,又讀了一遍這首詩才心中感慨,“這秦仙傲早已經封筆做文言詩詞,年多沒新詩詞出世,水準並沒有降低呀。”詩後面秦仙傲稍微點了一下人才的重要性,便開始論敘什麼是人才。
“何為人才?”
司馬光一下來了興趣,論人才的文章自古至今如恆河星沙,名家作品更是數不可數,秦仙傲向來講究顛覆,這論人才會不會也顛覆?
只見
“人才一詞出於《易經》“三才之道”,孔子與他孔門弟子講:“《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從字義上講。又有人講美麗的容貌也稱之為人才,但是今天我要講的人才是指有用,才能出眾者。”
“何謂有用?”
“我想當今社會所謂的有用,世人眼中高貴的人才指的是熟讀四書五經。聖賢文章,能科舉中進士甚而奪魁,能寫出優美的文章,甚而做官,做大官的。然而事實如此否?”
……
“俗語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我秦仙傲與別人不同,我認為三十六行,意義上並無高低貴賤之分。”
司馬光眉頭皺起,秦仙傲這種說法無疑是在怦擊儒家觀點,司馬光繼續往下看:
“因此我所謂的人才,不侷限於科舉,而是各行各業。神仙國之所以興盛,行行皆有高手。即便是種地,一人便能種千萬畝地。織布,十數個人三天所織,也許抵得上我大宋所有婦女一天所織……”
司馬光眉頭再皺,《神仙國遊記》司馬光根本不信,可是秦仙傲拿裡面的事來舉例,司馬光搖了搖頭,目光往下看,忽然一怔:
“一人耕千田,一人織萬匹布。一人捕的魚便夠我大宋所有子民吃上一頓,可這些在神仙國不算人才……”
司馬光嘴都微微張開,一人耕千田,一女織萬布。這都不算人才?
“之所以我說不算人才,是因為那是在神仙國,神仙國耕千田、織萬布,捕千萬魚,只要不是傻瓜都能做到,豈能算人才?所以大家能夠看出。人才第一要才能高出正常……”
“其次要有大用,屠龍之技不在我考慮範圍之內……”
“因此我又可以將人才分為學術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按級別又可分……”
“下面我講講人才標準……”
……
秦仙傲的文章與前人相比,大的觀念上並沒有什麼特殊,可因為是用白話文,說得更加詳細、清楚、系統化,因此細節處卻每每有新意,而且讓人眼前一開,連司馬光也忍不住心裡讚歎,秦仙傲做事就是比別人做得完整。
文中對人才講敘了一通後,秦仙傲便開始剖析現階段大宋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漸漸的話題轉移到教育、白話文領域。
“我勸天公重抖摟,不拘一格降人才,可老天是不可能降下人才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是培養,訓練出來的。”
“我輩讀書人不僅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更因有‘欲栽大樹柱長天’的鴻圖大志。”
“因此我們所需要的不拘一格人才,求老天是求不來的,必須我們自己來培養,可是我們現在需要培養什麼人才,能夠培養什麼人才?”
司馬光神情更加貫注,是啊,我們如何栽柱天大樹?能栽成什麼大樹?
“我們需要培養人才具有以下能力:1、技術專長與創新能力……”
司馬光眯著眼,技術專長這一點不用說,可是創新能力?司馬光並不認為這有多麼必要,可是秦仙傲這麼說,他連往下看,秦仙傲果然在後面一一例舉創新的重要性,漸漸的司馬光微微點了點頭,“秦仙傲制飛天球,制水寫紙,段海峰創印刷術,秦仙傲和蘇東坡的詞,也許人才是該要有創新力。”
看完第一條,而第二條:
“2、想像能力,這種能力至關重要,它可以……”
第三條:
“3、數字與計算,這是能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