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部分

不遠處的周揚卻看得心中叫苦,蔡邕如此不懂人際之道,這麼一說只會增加大家對他的惡感,又如何他們建言。

果然所有大臣們聞言都臉色一沉,顯然這並不是什麼很有面子的事,但又無法否認這個事實。

董承更是怒形於色,冷哼道:“我們都是為了保住漢朝基業,在場一不是忠臣良將,這麼做都為了共同抵抗叛軍,蔡先生卻在這裡說風涼話。”

蔡邕乾咳了兩聲,笑道:“看來對外界的事情渾然不知的人,並非老夫啊!”

這次連王允都聽得極不自在,忍不住問道:“先生這話是什麼意思?”

“諸位大人竟對民間歌謠聞所未聞?”蔡邕不答反問道。

周揚本打算上前把他拉走,以免得罪了這些大臣們,今後的日子必定不會好過,但現在終於明白了蔡邕與李毓的用心了。

恐怕這四天裡,李毓不但沒有閒著,而且還在城內到處散播那小曲,只不過並沒有讓使其流傳開來。

這正是他的巧妙之處,為了要讓這些大臣們,對已經家喻戶曉的事物聞所未聞,再由蔡邕來個突然爆料,讓他們產生了自己孤露寡聞的錯覺,從而使蔡邕的建言變得更有份量,使這些散播的小曲更具有殺傷力。

但問題是這李毓究竟是怎麼做到,讓城裡的百姓們都知道小曲,卻又沒有逐漸流傳開來的呢?

他心裡暗暗決定,等這事過後,定要向這忽悠大王好好地請教一下。

這時候王允、董承等諸位大臣們,個個面露詫色,相互交頭接耳。

有的甚至跑到路邊,隨便找了個尋常百姓詢問,得知與蔡邕所說的竟是一樣,仍是難以置信,直到圍觀的所有百姓開始哼著那小曲,大臣們才終於相信了蔡邕。

“小子要進城,兩土不可得”王允把前兩句默默唸了幾遍,覺得沒什麼文學水準,才斷定這些詞句絕不可能是出自蔡邕之筆。

“落草斬一日,重現好天氣。”董承跑到了蔡邕面前,虛心問道,“這兩句是什麼意思?”

周揚發現王允開始命守將關起城門,心中除了好笑之外,卻也放下了心頭大石。

終於可以不讓孫堅捷足先登了,但漢獻帝和這些大臣們,該如何面對孫堅軍的到來呢?此事可大可小,倘若處理得不好,把孫堅惹怒的話,這可是比李郭更難對付的猛將。

李郭二人仗的是精銳的騎兵,以及隨董卓在西涼打滾多年,常與羌胡各族這種天生的遊牧民族交手,練就了帶兵打戰的本領,只是身邊缺了像賈詡、陳宮這類的軍師。

孫堅卻不一樣,他手中不但有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而且還有像程普這類智勇雙全的將領,還有黃蓋、祖茂、韓當等能夠衝鋒陷陣的猛將。

如要事情搞砸的話,變成西有李郭叛軍,東有孫堅以勤王名義強行攻城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周揚越想越覺得後怕,可是身邊又沒有一個能夠問計的軍師。

李毓雖然聰明,但他畢竟與賈詡、陳宮這種級數的軍師,仍有一定程度上的差距。

忽然,城門守兵來報:孫堅軍已經抵達城外五里處。

周揚暗歎該來還是來了,終歸還是得坦然面對,於是便來到了大臣們行列中,看看他們如何將孫堅軍拒之門外。

董承到他前來,便一臉不快地往旁邊退去,顯然是之前自己全力支援孫堅入城,如今卻好像一個犯了錯的人似的,只能躲在諸臣之中,希望自己比較不那麼惹眼。

“司徒大人,現在該怎麼辦?”周揚來到王允身旁,問道。

王允道:“我已派人火速趕往府內,請陛下親自前來東門,希望能夠安撫孫堅的軍隊了。”

周揚暗罵這老傢伙,迎接孫堅入城的時候便首當其先,現在城內流言四起,卻把這黑臉交給了小皇帝去做,但表面上還是裝出一副坦然受教的樣子,說道:“也只能這麼做了,還是司徒大人考慮得周到。”

“周太守請把城內可用之兵集聚到城東,”王允又道,“以防孫堅兵變。”

周揚左臉一陣抽搐,心裡僅管有一萬個不情願,卻還是隻能領命離去。

目前長安城內僅有二千多步卒,而且將近一半以上都是老弱殘兵,主要還是因為朝廷國庫空虛,沒辦法為士兵們打造鎧甲兵器。

這二千多步卒無論是數量、作戰經驗,或是士氣與裝備方面,都與孫堅軍有天壤之別,真正能上得了戰場的,恐怕只有董承手底下那二百多騎兵罷了。

所以長安城表面上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