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都市到鄉村,從立朝的政府高官到在野的革命黨人,從士紳商賈到愚氓野民,舉國為蔡鍔英年早逝而悲怮,為中華民族失去了一個優秀兒子而灑淚。

楊度的心情極為複雜。蔡鍔是他最為賞識的有為青年,他一心希望這位同鄉做君憲制的護甲天神,卻不料正是此人壞了君憲大事,起兵造反之時,還要把老友列為十三太保之首。這些,楊度都可以諒解:政見不同嘛!令他不能寬容的是,蔡鍔反對帝制,可以公開表示,為什麼要用一連串的假象來欺矇耍弄一個多年好友、一個滿腔誠意的薦舉者呢?現在,固然共和是保住了,而國家並未走上坦途,人民並未得沾實惠。松坡呀松坡,百年之後我還會與你在九泉下做一番推心置腹的論辯。他也為蔡鍔寫了一副輓聯:

魂魄異鄉歸,如今豪傑為神,萬里山川皆雨泣;

東南民力盡,太息瘡痍滿目,當時成敗已滄桑。

有小報登載,在北京的公祭大會上,小鳳仙素衣白花,哭倒在蔡鍔的遺像前,給她心上的蔡將軍送了一副輓聯: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胭脂,自慚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小鳳仙特殊的身份,以及她與蔡鍔配合默契,共同設下的那一環扣一環的迷袁圈套,給戎馬英雄增添了許多豔麗的傳奇色彩。這副輓聯被廣為傳誦,在悼念蔡將軍的成千上萬副輓聯中獨領風騷,甚至連孫中山、梁啟超的輓聯都不能蓋過它。楊度自知作為與蔡鍔對立的帝制禍首,他的輓聯是決不能公之於世的。他吟罷嘆息無寫處,只能記在自己的心裡。

二 臨終前,靜竹勸楊度讀讀佛經

楊度天天與夏壽田研習老莊學說。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他們早在求學時代就讀過多遍,而今在歷盡世事功業受挫的時候再來讀這兩部空前絕後的鉅著,更有許許多多的感慨。尤其是三十三篇《南華經》,意義深邃奇崛,行文汪洋恣肆,讀來不僅能使胸襟開闊,並能時時感到一種美的享受。

這期間,徐州的張勳幕府常有信來,與楊度商討君憲問題,並請他撰寫有關君憲的文章。楊度認為張勳既有實力又主君憲,或許今後可以成為重新整理中國政治的領袖人物,本已平靜下來的心潮又開始躁動了。他給張勳幕府去過不少信,談憲政,談對國事的看法,有時也叫籌安會時的好友方表去徐州代他參加一些會議。

早在袁世凱死後不久,張勳就利用各種條件和機會,在徐州召開了有十三個省軍政頭領參加的結盟會議,張被推為盟主。這個徐州聯盟儼然成了中央政府與西南軍務院之外的第三個政治勢力。張勳的辮子形象早就引起了康有為的興趣。康有為這幾年在上海主編《不忍》雜誌,繼續鼓吹他的保皇理論,又自任孔教會會長。康夢寐以求溥儀復位,這時便把期望寄託在辮帥身上。康與張一拍即合。張稱康為文聖,康稱張為武聖,相約以復辟清王朝為他們共同的聖人之業。經過長時期的醞釀準備,一個好機會終於讓他們等來了。

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在國會的支援下,黎終於免去了段的國務總理之職。段不買賬,通電各方,宣稱免職令未經他副署,不能生效,由此引起的一切後果概不能由他負責。

幾天後,安徽督軍倪嗣沖首先通電宣告脫離中央。緊接著奉督張作霖、魯督張懷芝、閩督李厚基、豫督趙調、浙督楊善德、陝督陳樹藩、直督曹錕相繼宣佈獨立。張勳趁此機會以十三省聯合會的名義電請黎元洪退職。

黎元洪陷於困境,請徐世昌進京調和。徐提出得先解散國會,否則不可著手。黎又請梁啟超幫忙,梁以“退處海濱,與世暫絕”答覆。眾議院議長湯化龍辭職,許多議員不出席會議,國會已成癱瘓。新任命的國務總理李經羲因此也不敢就任。黎元洪一籌莫展。這時,張勳託人傳話給黎,說只要請他進京,一切問題都可解決。黎遂邀張進京。

張勳的目的不在調停而在復辟。在勒令黎解散國會後,張帶領五千辮子軍開進北京。過幾天,文聖康有為帶著一大疊早已為溥儀代擬的古文詔旨進了京師,住在張勳的私宅裡。

張勳進了北京後電邀楊度進京。楊度風聞康有為是這次行動的主謀者之一。康是一心要為愛新覺羅家族效忠的死硬派,與楊度的君憲主張並不完全一致。楊度和夏壽田商量後,決定暫不進京,在天津靜觀北京政局的變化。

康有為進京的第三天,北京城裡一夜之間忽然掛滿了龍旗。老百姓們都驚疑不安:已經五六年不見的大清國旗怎麼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