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與高句麗人合作
初唐時代的人,受前隋的影響較重,幾乎所有的心中有些抱負的人,都信奉一點,那就是功名但在馬上取,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敢拼才會贏
隋文帝靠武力登上皇位,隋煬帝靠武力登上皇位,唐高祖靠武力登上皇位,當今皇帝李世民靠武力登上皇位,其先後相隔不過數十年,這些都是榜樣
李恪靠武力,為什麼就不能登上皇位呢?這種想法很自然,不但李恪會有這種想法,就連盛唐和晚唐的那些人,只要手裡有點兒武力的,都是這麼想的,這種想法一直到宋朝的建立前,都沒改變過,並且在一直的進行中
於是乎,李恪喜歡上了高句麗的歌舞,身邊多了一大群的高句麗人。而這些高句麗人做出的計劃,也確實比他以前的那些幕僚要強。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李恪要是以前沒有那些廢物幕僚,也許他還不能這麼快的信任高句麗人,可他以前的那些幕僚也太廢物了些,一旦產生了比較,李恪就覺得高句麗人做出的計劃,還是比較靠譜兒的
先經略營州,進而吞併幽州,再謀圖中原,這便是高句麗人給李恪做的計劃,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於是,才有李恪韜光養晦,變成胖子,又要王平安幫他去替長孫無忌請求,改變封地的事發生。這個大大的陽謀,雖然看似行險,但高句麗人保證,一定會成功
當然了,李恪是留了後手的,如果一旦起兵失敗,他可以自稱是被高句麗兵所裹挾,他是無辜的,誰讓營州離高句麗那麼近呢,他受到了高句麗人的裹挾,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高句麗人,他們才不在乎什麼呢,反正兩個國家都打成這樣了,情況再壞也不過是接著打,已經都到這地步了,還在乎什麼,沒什麼可在乎的了呀
這樣事情,說起來曲折,但對於王平安來講,他只一略微思考,就能明白其中原由,心中很是感嘆,權力當真是一杯毒酒,不但武媚娘為之拋棄親生女兒,連李恪也竟然想借兵高句麗,都是中毒不淺啊
王平安和邱亭軒離了暖室,出了後宅,兩個人默默地走著,誰也不說話,一直步行出了馬嶺縣,來到一片小樹林的邊上,兩人這才停下來休息。
各自坐了塊大石頭,邱亭軒先是嘆了口氣,輕聲道:“無忌公向來不是心慈手軟之人,如果吳王再這麼鬧下去,怕他是真的要為太子除掉吳王了”
王平安嗯了聲,隔了一會兒,才道:“其實,我對吳王並沒有什麼成見,相反,我還是不希望見他喪命的。”
邱亭軒道:“我明白,看得出來。如果吳王一直留在長安,就在無忌公的眼皮子底下,怕是積怨會越來越深,無忌公早晚會找藉口殺了吳王的,就算本朝殺不了,但積怨久了,在太子登基之後,無忌公就會下手了。”
王平安看了眼邱亭軒,心想:“不愧是當世大儒之子,看問題還是很有遠見的。李恪可不就是在李治登基不久,朝中完全由長孫無忌一個人說了算時,被長孫無忌殺掉的麼,他一點兒沒料錯。”
王平安點了點頭,道:“是啊,我擔心的就是這個,雖然從沒明說過,也一直幫著太子打壓吳王,其實我是真不希望吳王年輕輕的就死掉的。”
邱亭軒道:“無病,你用計把吳王調離長安,來到慶州之後,又全力打壓,雖然現在的吳王看起來狼狽不堪,但事實上卻並無性命之憂,他越狼狽,無忌公便越會看不起他,也就不會再想辦法整治他了。而無病你打壓得雖狠,卻從沒有以傷害吳王性命為目的,這點和無忌公是完全不同的”
王平安嘿了聲,道:“這麼遠的事,誰又能說得清呢,估計吳王現在還在恨我呢吧”
邱亭軒搖頭道:“就因為他看不清局勢,分不清輕重,所以才屢戰屢敗,他估錯你倒沒什麼,可他估錯了無忌公,那他的性命……這些話,真不是我們該說的呀”
王平安嘆了口氣,道:“屢戰屢敗無所謂,可他卻屢敗屢戰,百折不撓是好的品性,可用在爭權奪利上,怕是……唉。邱兄,你說無忌公會答應改封的事麼?他能看得出來,皇上也應該能看得出來吧?”
邱亭軒道:“這種事,要看無忌公怎麼說了,如我所料不錯,改封的事一定會成的。這點吳王已然料到了。”
王平安挑了挑眉毛,他自然明白邱亭軒話裡的意思。如果李恪直接去求李世民改封,李世民一定不答應,可透過政敵之口要求改封,那長孫無忌就會想辦法,讓這件事辦成了。李恪雖然行險,給了長孫無忌整死他的機會,但同樣,他自己也得到了發展的機會,而且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