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那就是大唐的太子和吳王正在火併,兩方為了取得勝利,都在拉攏著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這個可以改變大唐皇室命運的人,就是樸俊男……這個還是他自稱的,而高句麗人深為這件事,感到驕傲和自豪
為此,高句麗的邊關守軍在聽了樸俊男的各種“自稱”之後,把他送到了平壤。
採集( )
第七百零九章 高句麗人的想法
第七百零九章高句麗人的想法
高句麗的小朝廷得知自己的國家竟然出了這麼一位“英雄人物”,最開始是震驚,不相信這是事實,但對樸俊男進行了調查之後,發現樸俊男說的竟然和派在長安的密探,說的某些事情吻合。
高句麗在長安派有密探,可這些密探是調查不出什麼比較高階的秘密的,對於他們來講,大唐的吳王長得啥樣,或是大唐的太子穿的是什麼樣的衣服,乘坐的是什麼樣的車馬,能探到這些“秘密”,就已經是極限了,他們也不可能再探出什麼更有價值的東西來
可這些表面的上東西,恰恰是樸俊男都知道的,他在吳王府時,就是負責養馬的,李恪後宅的事情,他一概不知,可李恪的出行用具,這些所謂的細節,他是再知道不過了,甚至連李恪座騎有什麼特點,他都描述得非常詳細,並且還騎過……這個不是光自稱,而是事實
如此這般的一說,高句麗的小朝廷自然大為驚訝,萬想不到這個樸俊男,還真的瞭解大唐皇室啊樸俊男又說自己的箭術,把大唐衛府兵將都給震住了,並親自當著高句麗的君臣演示了一番,還說他冒險射傷了吳王,如果小朝廷不信,可以派人去查
這麼重大的事,小朝廷哪可能光聽樸俊男的一面之詞,立即派人去慶州調查,偏巧李恪在那段時間,很是消沉,而慶州關於太子和吳王的各種版本的謠言滿天飛,謠言非常之離譜,比樸俊男說的話,還要離譜上十倍。
這麼一調查,哪可能調查出真實的結果來,暗探弄不清楚真假,只好跑回高句麗,把各種版本一五一十的全都說出來,報告給小朝廷
經過一通分析,小朝廷大喜過望,雖然他們知道樸俊男的話裡,肯定是有水份的,但他射傷李恪的事情,應該不會是假的,因為當時慶州盛傳射傷吳王的人,是個高句麗的奴隸……這絕對是謠言中傷,他們痛恨高句麗人射傷了吳王,所以不承認樸俊男差點成了駙馬的事實,硬是誹謗他是個奴隸
高句麗長期受到中央帝國的征伐,已然從一個區域性的強國,逐漸的衰落了。這個時候,高句麗實在是太需要一個英雄人物,來激勵軍隊和百姓,讓大家有信心對抗大唐,確信高句麗不會亡國,不會被滅掉,他們還是有希望的
如此一來,一拍即合,高句麗的小朝廷做出決定,在高句麗宣揚樸俊男的英雄事蹟,這年頭還沒有巡迴演講,否則樸俊男非得全高句麗的去做報告,但官府挑頭自我吹捧,民間百姓相互傳言,這種效果不比演講的效果差,而且越傳越神奇
樸俊男被傳成了是由神女生出的卵,被丟在野地裡,野獸不食,群鳥呵護,最後俊男破殼而出,年方七歲時,巋然異常,挽弓射箭,百發百中,擁有讓世人震驚的箭術……成年後,與唐軍作戰時,單槍匹馬,對抗數萬唐軍,終被大唐皇帝看中,為了得到俊男,所以特地從高句麗退兵,還想召俊男做駙馬,但俊男拒之……
無數的想象中,樸俊男成了高句麗的民族英雄
高句麗的小朝廷不可能放棄這麼個大好的機會,他們探不到大唐高層的秘密,不知道太子和吳王“火併”,可現在有了樸俊男這個“大唐通”,那情況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好好利用才行。
花了無數的心血,小朝廷的君臣們制定了一個完美的計劃,決定支援李恪,讓李恪去和太子李治對著幹,把大唐搞的烏煙瘴氣,然後高句麗從中漁利
樸俊男親自帶著人,回到了慶州,潛伏了不久之後,終於找到了機會,趁著李恪打獵,一個人在樹林裡傷心之際,和他聯絡上了,先是請罪,不該射傷吳王千歲,然後說出了來意。
當時,李恪被李治和王平安聯手打擊得已然喪失信心,他很清楚,憑著自己的實力是不可能當上太子,進而當上皇帝的。偏巧高句麗人主動送上門來,表示願意借兵,扶助李恪登上帝位,而要求僅僅是他當上皇帝后,不要進攻高句麗。
這麼小的要求,李恪當然答應了,至於說到被樸俊男射傷,這點小過節不值一提,行大事者,誰能再乎這個啊在樸俊男拿出高句麗國王的親筆書信之後,李恪猶豫了一段時間,終於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