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上書此聯寫於“佛曆二千五百年”。“佛曆”是佛教計年的歷法。佛教以釋迦牟尼圓寂之年為佛曆元年。南傳佛教說佛是公元前544年圓寂的,楹聯落款“三寶弟子”。“三寶”指佛、法、僧。
西南角有一扇佈滿爬山虎的圓門,這裡就是“塔影苑”,到了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會把塔的影子投射到這裡,由此而得名。這裡面的澄碧亭裡安放著一塊宋朝時寺院的界碑。也是目前為止龍華寺建於宋朝時期的實證。
此日傷懷悲暮景,曾記花前對酒,塔外敲詩,那曉個秋雨牽愁,苑消門閉;當年歡樂醉芳辰,恰逢網上知情,筆間犁韻,只記得春鶯銜水,池蕩魚藏。
龍華寺建築為宋代的珈藍七堂制。中軸線上第一進為彌勒殿。因龍華是彌勒的道場,所以第一進為彌勒殿,不同於其他寺院一進為天王殿。彌勒殿簷懸掛的是所書“龍華寺”匾額。彌勒殿為單簷歇山式,一對石獅蹲踞殿門兩側。
底座為須彌座,須彌座上雕有百花之王牡丹、百鳥之王鳳凰、再加百獸之王獅子,所以叫三王獅,有三王獅的寺廟規格都是最高的。石獅兩側有一對石燈,底座為須彌座,上為燈亭,象徵佛法大放光明,佛教燈燈相傳。
彌勒殿正面牆上有“九獅”磚雕,殿後牆上有麒麟送子磚雕。安初遇進入彌勒殿,迎面正中供奉著笑容滿面、袒胸露腹的彌勒的化身布袋和尚。彌勒出身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於佛入滅,上升兜率天彌勒淨土內院。
後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向天人說法,廣度上、中、下三根眾生,謂之“龍華三會。”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的楹聯。
大殿後邊兩側供奉著十六羅漢塑像,神態生動、莊嚴。羅漢是個佛教的果位等級名詞,即梵文中阿羅漢的簡稱。佛教教徒修行榮得羅漢果位,是指其福德智慧超過人間,斷去雜念,脫離人間之俗,而入空定。
果位分為初,二,三,四等,四果為最高等級。佛在世說法45年,日常隨佛聽法弟子中,共有1250人,全部榮得羅漢果位。
其中最突出的共有十六位,這十六位羅漢是:左:智慧第一,頭陀第一,答問第一,義持第一,多聞第一,供養第一,教化第一,壽命第一。右:神道第一,議論第一,無亂第一,儀容第一,密行第一,福田第一,星宿第一,天眼第一。
這十六尊羅漢不僅姿態不同,面部表情是更個有特色。有微笑,有沉思,有威猛,也有毫無面部表情,但對之凝視較久,又似乎是若有所思。十分逼真。
三世佛背後是海島觀音的大型壁塑,取材於善財童子求法的佛教故事。善財生下來的時候很不同尋常,有許多的金銀珠寶湧現,但善財不愛財,認定要學佛法。四處向諸佛求法,先後向53位佛和菩薩求教,佛教稱“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求教的第27位菩薩是觀音菩薩,塑像的正中是慈禪的觀音菩薩在大海中巡遊,意為在無邊的苦海里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畫面上有許多兩手合十的小善財正在向各方求教。
這一幕就是佛祖兩千五百年前在靈鷲宮**、文殊普賢助法、二十天神護法、十八羅漢傳法、觀音持法、童子求法的恢宏盛況。
在觀音右邊的是龍女。傳說東海龍王三太子有一次變成鯉魚出遊,不料被漁民捕住捉去到集市上賣。觀音見鯉魚眼中流淚,便讓善財將他買了回來,放入海中,三太子的女兒為了感謝觀音發願跟隨觀音,成為觀音的右脅侍。
明吟詠《大雄寶殿》曰:大雄寶殿坐毗盧,萬姓爭燃香火爐;白象普賢侍座右,青獅妙德永相;華嚴三聖空中色。般若真宗有裡無;羅漢威靈神通顯,諸天護衛作歌舞。
殿內還陳列一口明朝萬曆十四年鑄造的寺鐘。大雄寶殿的西廂房裡。安放著一尊用白玉雕成的玉佛,高1。5米,頭上、身上鑲了許多瑪瑙、翡翠、寶石,眉如新月,慈祥端正,是香港佛教徒從緬甸請來送給龍華寺的。玉佛殿內楹聯兩副。第一排柱懸掛一副:
道不遠人。切忌認影迷頭,向外尋覓;心原是佛,但向迴光返照,直下承當。第二副懸掛在第二排柱上:法身常住,無來無去。歷萬劫以長存;妙相圓融,即色即心,遍十方而示現。
大雄寶殿之後是三聖殿,殿前有一幅楹聯“現世為人師當來作佛祖,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讚揚佛祖是“大慈悲父”,開悟和救助世人,功德無量。
殿內供奉三尊金身“西方三聖”,中間是接引佛“阿彌陀佛像”,左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