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938萬元資金現在華陰市財政局國債專戶。截至2005年12月底,首批遷建工程完成投資217.5 萬元,其中用於村臺等基礎設施建設169.37萬元;每戶1。5萬元建房補助資金,按遷建進度兌付52戶遷建戶建房補助資金48.15萬元。因此,不存在省、市、縣(市)截留的問題。

災民的說法卻與此相差甚遠,該市華西鎮五華村的災民王志文等人說,國家發改委的批覆中規定,災民建房資金的管理必須公開、公正,資金的發放和用途要張榜公佈,接受災民的監督。可是,華陰市政府卻未照此辦理,起初,他們對災民建房資金嚴加保密,災民對此款項一無所知,後來得知訊息,便到華陰市移民局詢問,對方卻矢口否認。2004年12月,災民赴京上訪,華陰市某領導這才不得不向災民承認確有其事,並承諾災民回陝西后“馬上兌現”,但此後,當地政府與災民因新建選址等問題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所以,根據省裡的撥款原則,到2005年7月,某領導“馬上兌現”的承諾仍無法兌現。7月,800多災民到省府上訪。前去“領人”的渭南、華陰領導又向災民承諾“三個月內一定兌現建放資金”,到10月,此事仍未能解決。10月22日,劉懷榮等56名災民聚在了一起。據當時的參與者錢春勤、陳滿喜等人講,“那天晚上,我們正在劉華榮家學十六屆四中全會報告,準備學完後商量怎麼處理這件事。但正學著報告,警察來了,把我們都抓進了公安局。”抓人的第二天,發生了2000餘災民圍堵華陰市委、市府和高速公路的事件。

從此,華陰成了媒體關注的中心。該市一些領導也因此對媒體十分反感。

5月18日,記者走進華陰市某領導辦公室,希望其能允許我在該市採訪,不想該領導怒氣衝衝地說,你一個人能瞭解球個啥!中央發改委來十幾個人已把情況搞清楚了,我們沒問題,災後重建也搞得很好。

但在隨後的採訪中,記者卻在村民張振生、李元朝、張翠萍等人處聽到了這樣的事:1999年至2001年,省政府拿出3000萬元實施返庫移民安居工程,每戶移民可從中領取5000元的扶持建房款。可是,華陰市北社鄉在給該鄉北社村第一批移民發放時,卻強行扣掉400元;給第二批移民只發了3700元;給第三批移民只發了1800元。而五方鄉和太華路辦事處,竟以“給上級移民部門送禮辦貸款”為名,非法向每戶移民強行索要3至5百元的辦事費,且不給群眾開任何票據或收條……

災後重建工作似乎也不是“搞得很好”。華陰市政府在華西鎮華西村的地域劃定了一個災民新村點,取名為華西西村,共批准了64戶災民在此建房。記者在這裡瞭解到:真正建房的共有39戶,約160人。災民們來自洛西、北洛、慶華、演家及馮東5個村。現已建成並住進新房的有30戶,正在建房的有4戶,因經濟困難而中途停工的有5戶。華陰市給災民每戶15000元建房補助款的支付辦法是:把基礎工程建成後,發給3000元;把兩層樓房建成後,發給7000元;把原先的舊房拆除並搬入新房後,發給剩餘的5000元。截止現在,把15000元建房補助款領完的有9戶。據群眾講,在當初,華陰市的聶副市長曾向災民承諾: “在建設新村點時,政府將負責完成水、電、路的‘三通’工程。”可是現在災民已搬入新房居住一年多了,“三通”工程至今仍未動工。目前,新村點災民的生活、生產條件極差。走進新村,老遠便聞到一股惡臭撲面而來,走近,記者才發現臭味是房後的水溝發出的。溝裡全是糞便,村民們說,這條水溝成各家的排糞溝,因溝修得有問題排不走糞便,家裡的門窗得長期關著。政府沒有兌現給群眾打深井的承諾,群眾自己打的淺井抽上來的是鹹水,他們的生活用水只好到別處拉運。村上現在還未通電,有的災民自己從華西鎮的街道上借電用。村上的道路也未修建,遇到雨天很難行走。新村點離農田相距10裡之遙,群眾下地幹活極不方便。

更重要的是,村民們建房的錢大多是以2分左右的高息借來的,洛西村王增戰、雷自興、楊西龍等20多戶災民為了籌措建房資金,把自家的責任田租賃出去(時間長達5至10年),然後,因無地耕種,便只好出外打工餬口。

在五方鄉高家村,記者瞭解到,因鄉政府同災民在建房選址問題上意見完全相反,300多戶災民全要求搬遷到地勢較高的山下,而鄉里卻堅持建在曾被淹過的地方。 3月初,鄉里又動員災民們搬遷到華西移民西村。災民氣憤地說,鬼才願意到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