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5章 原因

為什麼要選擇《無間道》作為自己的下一部電影?

首先當然是因為《無間道》的成功了!

2002年無間道上映之時香港電影業很不景氣,港片出一部死一部,單片票房大都在200萬港幣左右,有500萬已經很好了,但最終《無間道》在香港收穫5500萬票房,並被美國華納公司以175萬美金購入重拍權,創造了亞洲電影之最,重拾香港電影的自信。這是《無間道》系列在商業上和品牌上的成功。

隨後,在2003年的香港金像獎頒獎禮上,《無間道》獲得16項提名,並最終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7個重要獎項,成為最大贏家。這是對《無間道》藝術上的肯定。

黑幫電影一直都是港片最主要的型別片之一,但95年以後卻有不復當年之感,很多此類影片難以拍出新意,觀眾因此流失。《無間道》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大無畏地選擇了黑幫臥底題材,並且匠心獨運,筆墨最重的部分並不放在黑道與警察的對立,而是置於人心的糾纏、警匪身份的倒置、人世的道義這樣精神境界極高的層面上,在某種意義上開啟了香港警匪電影的思路。此為《無間道》潛藏的、深遠的威力。

既然在另一個世界《無間道》能夠將版權賣給華納,那在這個世界也未嘗不可以!

在這個世界徐乾所在的公司可是和華納有所合作,華納還幫忙發行了《葉問》,讓徐乾現在小有名氣!

在另一個世界美版的《行徒使者》,也就是《無間道》!

影片獲得第79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影片4項大獎。

這足以說明《無間道》本身的優秀!

當然徐乾看過《行徒使者》,get不到高潮,他感覺美版的《無間道》太過直白,沒有那種韻味!

我們中國人講究潤物細無聲,透過一些細節就能讓人感到震撼!

而美國人就崇尚直白,有什麼說什麼!

比如說如果表達對妻子的情感!

我們中國人是這樣回答的: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這是作者為了悼念亡妻而寫的,他並沒有用寫自己的悲痛,只說院子中的枇杷樹是妻子死的那年親手栽下的,現在這棵樹已經長大,枝葉繁茂的樣子就像傘蓋一樣,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這裡,睹物思人,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把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表達的很含蓄,卻有真實感人。

而如果是美國人肯定就直接寫“痛哭流涕”!

外國人根本不瞭解我們國人的這種含蓄以及深沉!

因此徐乾在看《行徒使者》的時候就感覺非常的彆扭,或許在外國人看來那很酷,但在徐乾看來,我勒個去,這是主角嗎?這不就是小混混嗎?一點都沒有陳永仁那麼有魅力!

因此徐乾還是拍中版的《無間道》,因為這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與自己的三觀相符合!

其次《無間道》拍的非常的美感,那剪輯,那攝影是有別於它之前的港片的!

《無間道》系列某種意義上是港片美學的轉折點,它比以前更加的精緻了!

《無間道》之前的港片(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儘管也有嚴肅和偏文藝向的作品,但基本有幾個特徵:

第一、以從業人員手藝的精熟彌補製作上的相對粗糙;

第二、部部喜劇或至少大量植入喜劇元素。

第三、做得再粗再爛,每部都仍有可說叨提點之處,總能有點給人留下印象。

但《無間道》不同。

自《無間道》起,港片真正進入“精緻化”的階段,這種精緻化主要表現在:視覺表現的精緻化和故事寫作上強調整一感拋棄隨意化。看《無間道》之後的港片,再普通的片子也會努力像拍廣告大片一樣把畫面做得好好的,故事再無聊至少也往完整上講。

不要以為徐乾是在誇這種“精緻化”,在這種“精緻化”拋棄的是原來港片相對粗糙的畫面質感和想一段是一段的感覺。這聽起來不是好事嗎?徐乾不這麼看。港片的生命力在我看來來源於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無厘頭的樂天個性和隨和親近易代入的氛圍。

這麼一“精緻”,優點消弭得差不多了,即便這路子是“正道”,但也不是它的長項。

當然老的港片有優點,那就是親切,也就是接地氣!

而《無間道》之後的港片相當的功夫花在了畫面雕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