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對徐乾大唱讚歌的時候,徐乾卻邀請馬龍去觀看他寫的劇本!
馬龍那是一臉懵逼呀!
他們華納是要收購《無間道》的翻拍版權,可是卻不需要徐乾為他們創作劇本呀!
再者說中國人熟悉西方的價值觀嗎?
熟悉好萊塢劇本該如何寫嗎?
好萊塢劇本一般都是“三段式”,什麼時候該鋪墊,什麼時候該**,什麼時候該煽情都有一套自己的流程!
可以說好萊塢影片基本上是工業化了!
因此華納在購買完《無間道》的翻拍版權後打算自己編寫劇本,根本就不需要徐乾為他們寫劇本!
但還是那句話,畢竟《無間道》原創者是徐乾,馬龍也不好不給徐乾面子!
再者說他來之前也仔細瞭解過徐乾,發現這是一個非常牛逼的人,他常常出人意料,創造奇蹟!
“或許這次他也能創造奇蹟呢?”
雖然馬龍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
“不過萬一呢?”
徐乾將劇本遞給馬龍!
馬龍認真觀看!
徐乾遞給馬龍的劇本正是他早就準備好的《無間行者》的劇本!
在另一個世界《無間行者》是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於2005年出品的警匪動作片,影片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特·達蒙主演。
該片翻拍自香港電影經典影片《無間道》,講述了波士頓黑幫組織和警方之間互相培養臥底安插在對方內部,以及互相鬥智鬥勇的過程;是警方和黑幫都決定展開洗底行動的故事。
影片獲得第79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影片4項大獎。
劇情:
波士頓南部,正處於鼎盛時期的黑幫頭子弗蘭克·卡斯特羅雄霸一方。
老謀深算的他決定培養年僅14歲的科林,為自己的將來鋪路。與此同時,生於街區的少年比利,靠著自己的努力,希望能夠擺脫貧困犯罪的生活。
時光飛逝,科林和比利都長大成人,且都考上警校,成為了州警察局的警察。
精明能幹、野心勃勃的科林,在殲滅黑幫團伙有功之後,很快升職為“特別調查組”的警司,在警局裡有了自己的勢力,卻依然聽命於卡斯特羅,而街頭長大、性格有些暴力的比利,雖然一心想成為好警察,卻被安排了秘密滲入黑幫組織的任務,成為卡斯特羅的得力手下。
卡斯特羅的黑幫犯罪集團日漸強大,警方決定開始秘密準備將其剷除。對立越來越劍拔弩張,而一系列貓捉老鼠行動的失敗,也讓警方和敏感的科斯特羅都察覺到內部出現了奸細,警方和黑幫的大洗底行動即將展開,兩個飽受身心煎熬的臥底也開始走上了無間之路!
美版《無間行者》和中版《無間道》還是有很大詫異的!
兩部電影都講述了兩個臥底潛伏敵方,相互周旋的故事。
港版《無間道》風格冷靜、含蓄,講究節奏的錯落有致,天台、電梯、地下車庫等場景以及演員富有深意的對白都給電影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在主題的表達上,導演更是深度挖掘,時刻傳達著悲憫的人道主義思想,影片開始導演用佛經裡“受身無間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這句話表達人在困鬥中的掙扎與無奈,同時暗示兩位主角得不到救贖的悲慘命運,傳達導演悲觀的宿命論,也為影片定下一個神秘、嚴肅的基調,看完影片,我們不禁會思考:好人與壞人到底存在什麼樣的界限?能引發觀眾進行深入的思考,就是本片的成功之處。
反觀《無間行者》,雖以港版《無間道》作為藍本,卻絲毫沒有港版的內斂含蓄。
在風格上,它是偏現實主義,沒有所謂的“故弄玄虛”,一切暴力場景都活脫脫的展現在你的眼前,不同於《無間道》故意隱去血腥的槍擊畫面,它強調的恰恰是視覺衝擊力和畫面的逼真感。
如果要用兩件物品分別比喻《無間道》和《無間行者》的話,《無間道》是一塊用心雕琢的、精美的玉,《無間行者》是一塊不加修飾、渾然天成的石頭。
《無間道》處處顯露著導演的用心,影片採用非線性多元敘事結構,完美地將兩個臥底的命運交織在一起。
在劉建明與陳永仁的幾次交鋒中,導演巧妙的利用交叉蒙太奇,分別展現兩個臥底緊張的心理,也給敘事過程一個清晰的脈絡。此外,導演運用各種運動鏡頭將影片節奏控制的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