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兩個字。對於這兩個字,大家眾說紛紜。
第十一章 動畫暢想
第十一章動畫暢想
接著,劉厚讓人拿來兩本書。現在劉厚手握造紙、印刷兩大工廠,書本對他來說已經成為尋常之物,在他後院裡隨處可見。
劉厚也不管那兩本是什麼書,叫兩位畫師在書角上畫畫。事實上他對那些古文書一向興趣缺乏,所以,每逢蔣琬給他上課,他就覺得倍兒頭痛。
他讓兩位畫師將一個人的動作細分為十幾個步驟,然後在每一頁的頁角分別畫下這10幾個步驟。兩位畫師雖然不明所以,還是忠實執行了劉厚的命令。
當兩位畫師都畫好了後,劉厚將他們都叫過來,用兩個手指捏起一本書的書角,慢慢放鬆,書頁飛速跌落,於是,大家就看到書角上畫的小人活過來了,好像在做一個連貫的動作。
兩位畫師和還留在現場的華佗卻是眼睛瞪得比燈籠還大。他們驚呆了,這小公子,難道是神人不成,怎麼就能讓畫畫裡的人變活了呢?
這不過就是動畫的基本原理而已,書頁快速翻動,一張張圖畫影像傳入眼裡,由於視覺殘留作用,人會覺得這些動作是連貫的。
這也是劉厚小時候讀書時就會玩的遊戲,那時候同學之間沒少玩這種東西,很多人課本的一角上都畫有這種“動畫”。
“你們兩個跟著華神醫和左仙翁,將五禽戲和太極拳每個動作都畫詳細畫出來。要將每個動作儘量細分,最好能象這樣,形成能連成連貫動作的動畫。
另外,請兩位師傅將口訣、心法什麼儘量講解詳細點,將每個動作的說明也要詳細點,用盡量白話的方法記錄下來。”
劉厚後世也看過一些武術書籍,例如《易筋經》、《八段錦》等。他最煩就是那些書中的插圖,簡略得不得了。基本上每個動作就是一張圖,兩個動作之間怎麼變化,手腳怎麼動、怎麼擺,完全不得而知。
這你讓人怎麼練?所以往往按書來練就是按步驟擺成插圖上的幾個造型,至於各個造型之間怎麼連貫,完全不得而知。
還有就是有些心法、口訣都是文言文甚至歌訣,一般人很難看得懂它的意思。
更有甚者,一些文字裡帶有一些某個教派或流派的“專有”名詞,如果你不是對這個教派或流派有很深的研究,根本不懂這些詞語代表什麼意思。
例如:
意發真知,靈知也自應。三家合一家,倏爾身心定。
虛室卻生光,靜中又復陽。採來勤鍛鍊,化就紫金霜。
靈竅慧光生,性現塵情滅。朗朗夜明珠,無處不皎潔。
噪性化真性,人心變道心。若非神火鍛,礦裡怎分金?
這幾句道家修煉口訣,什麼是“紫金霜”,“夜明珠”又代表什麼?什麼“礦”什麼“金”。這些都是一些隱喻,非對道家典籍有很深瞭解的人是不可能理解的。
劉厚很煩這種,這樣搞法,分明是不想給人看明白嘛。那還談什麼推廣,還談什麼全民普及?劉厚編印這兩本功法書,目的是全民推廣,當然要寫得越明白越好,越淺顯易懂越好。絕對不允許出現哪些難以理解的隱喻。
所以他要特意吩咐兩位畫家,其實他們也相當於兼職編輯,要他們將兩位老神仙的意圖問清楚、理解清楚,別到時候兩位老神仙雅病發作,滿嘴“專業術語”,寫出來的書沒人理解就慘了。
兩位畫師領了差使,兼之得了一個那麼新奇的“動畫”法子,高興得不得了,兩人興高采烈地去辦事了。劉厚繼續做他的撒手掌櫃,繼續跟華佗學習起五禽戲來。
一邊練還一邊想著,這日子無聊死了,很久沒看過電影,要不,弄點動畫片來看看?又想怎麼實現動畫的放映呢?要不用走馬燈的原理?
後來想想還是算了,動畫片的製作哪裡有那麼簡單,不要說要有好的劇本,單是畫那麼多的畫,那個工作量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水平,半個小時的動畫片,估計這兩個畫師畫一年也未必畫得出來。還是等他們將這個事情辦好後再說吧。到時候開個電影院,專門放映動畫,又能多一條財路,想想都叫人興奮。
可惜懂畫畫的人太少。本來劉厚這次拉攏人才的行動,也想多挖幾個文人、智謀之士回來的。可惜他出世太晚,三國時代走到現在,三國格局基本形成,有名的人物基本上已經名花有主了,想要拉攏別國的名臣基本上沒戲。
三國後期幾個有名的人物之一鄧艾還是和他年齡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