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兵力相當,這個城怎麼可能攻得下?諸葛恪本來也想用計,可是關索身邊也有幾個軍校生,輕易識破了他的計謀。
這些軍校生是劉厚辦的那個“大漢龍騰學院”中,軍事研究院畢業後被分配到關索部隊的畢業生。
這些人熟知各種攻城伎倆,早就針對諸葛恪的詭計做了防範,致使諸葛恪的佈置頻頻落空。就這樣,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諸葛恪採取的各種攻城措施不但沒效果,自己的部隊反而損失慘重。
想誘蜀軍出城再圍殲吧,誰知道關索又是屬烏龜的,龜縮在城裡怎麼都不肯出來,就算諸葛恪假裝退兵了,關索還是鐵了心賴在赤壁城中不肯出來,氣得諸葛恪七竅生煙。最後沒辦法,諸葛恪只好派人回夏口,向陸遜請求多派點援軍過來強攻赤壁。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昌攻略
第二百五十一章南昌攻略
諸葛恪不得已向陸遜求援,可是陸遜卻沒有空理他,因為現在有更煩心的事等著他。◇↓頂◇↓點◇↓小◇↓說,。。他剛收到訊息,蜀將黃敘在桂陽出兵三萬,已經攻破了廬陵,現在直逼豫章。
果然如司馬懿預料的那樣,廬陵雖然和蜀國接壤,但是吳國並沒有多少守軍駐紮在這裡,估計他們也認為桂陽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蜀軍也不會有多重視,這裡的蜀軍也不會有多少,加上國內的軍隊已經被蜀軍打殘,實在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浪費在廬陵。
而劉厚的想法完全不同,他在桂陽駐紮一支精兵、重兵不但是想在關鍵的時刻在背後插東吳一刀,還有阻止東吳人透過嶺南古道突入嶺南的作用。
這一下,東吳朝廷震動了,孫權也是大驚失色,連連發出旨意讓陸遜趕緊想辦法應對。廬陵雖然也是東吳的產糧區,不過因為地方較為偏僻,丟了就丟了,不是很要緊。
可是豫章不一樣,這裡已經是東吳的腹地,當然也是重要的產糧區,這個地方很重要,實在是不容有失啊。如果這裡再丟掉,連同赤壁這一線,加上之前被劉厚搶奪的長沙、衡陽等地,東吳足足損失了三分之一的領土,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陸遜聞知這個噩耗之後,也匆匆做出應對,他一方面發令讓豫章郡守馬上組織地方守備軍積極抵抗入侵者,一方面不得不再在水軍中抽調三萬精兵南下迎擊敵人。至此,二十萬水軍已經去了七萬,司馬懿的計策已經成功了一半。
豫章的郡守也是個有本事的人,他調動了地方守備軍,並將各村各鄉的“義勇”、保丁、甚至壯丁全部組織起來,堪堪湊夠了五萬人馬。這些“義勇”、保丁、壯丁其實就是民兵,當然,那些地方守備軍其實和民兵也差不多,這些人除了有一把力氣之外,什麼也不是。
當黃敘率軍趕到豫章郡的治所南昌城時,城裡已經聚集了這五萬民兵。黃敘也不賣力去攻城,只是每天癢攻,對,是癢攻不是佯攻,我沒寫錯字,意思是,每天派少量人馬去不痛不癢地攻一下城,給城裡保持一定的壓力。
而蜀軍大部隊卻是就地休整,養精蓄銳等著。看官們這個時候可能就會提出異議,自古以來,打仗都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幾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食海里去了,所以,每個將軍作戰時,都希望能儘快結束戰爭,以節約糧食。黃敘這樣做,不合常理啊。
為什麼打仗比不打仗要多耗費糧食呢?士兵還是那些士兵,難道他們平時不用吃飯,作戰時才吃飯嗎?難道不是打仗時,因為死了一些人,糧食消耗更少一點嗎?
答案是,這個時候的軍隊,在平時糧食供應量很少,士兵往往吃不飽,只有等到打仗時,糧食才會敞開供應,讓士兵能吃飽飯。
畢竟這個時候再不給他們吃飽飯,士兵可是沒有力氣打仗的,甚至要引起譁變。打敗了仗,將領們也會跟著倒黴,所以就算再剋扣糧餉的將領,在這個關鍵時刻,也是不敢對士兵的口糧有所剋扣的。
當然,還有一個解釋是,打仗是一個高強度的體力活,士兵們消耗的能量多了,吃的飯也增多。平時不需要訓練時,士兵消耗的熱能少,飯量也變少。這也是很多部隊疏於訓練的原因之一。這也造成了很多軍隊在大戰時,糧食消耗比平時多出很多,甚至多出一倍來的古怪現象。也即是說,士兵們在平時只能吃個半飽,作戰時才可以吃飽飯。
可是蜀軍不一樣,蜀軍計程車兵平時都保持高強度的訓練量,他們的膳食供應也是足量的,所以無論作戰還是不作戰,對他們來說,消耗的糧食都差不多。所以黃敘大軍是呆在桂陽的軍營還是駐紮在南昌城下,消耗的糧食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