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拗不過劉厚,同意讓他領兵出征。
劉厚領命出了皇宮,火速趕回工業部準備出征事宜。他這次之所以主動爭取出徵的機會,並不是他的新hong軍已經訓練完畢了,相反,因為訓練的時間還不夠長,所以還沒能成為精銳。他認為要快速讓一支部隊成長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戰。
他想透過殘酷的實戰,使部隊迅速成長起來,儘快成為自己堅強的依靠。雖然這次有一萬人,但是,因為訓練程度不足,所以劉厚並沒有在劉備面前表現的那麼有信心。
這支軍隊能否成為以一當十的精銳,就看這次出征的檢驗了。劉厚回到工業部後,迅速組織部隊出發。由於火槍的產量問題,目前只能裝備約五千人,另外五千人只能作為冷兵器部隊了。
這次,劉厚儘量將工業部這幾年研究、生產的好東西帶上,帶足糧食、火藥、軍械。由於物資太多,後勤運輸壓力很大,劉厚徵集了2萬民夫充當輜重兵。當然,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民夫,劉厚的民夫是付工錢,所以,應該說僱傭了2萬運輸工人更合適。
第一章 稱帝
第四卷或躍在淵
卦曰:“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象辭》說:龍也許跳進深潭,表示可以有所作為而沒有災難。
爻辭以龍躍深淵為喻,龍躍入深潭,退可藏身於千仞之下,進可升騰於雲天之外,進退有據,潛躍由心,喻指君子處境從容,故無災難。
第一章稱帝
上回說到,劉厚回到工業部,重新開始規律的生活。但是劉厚這種生活表面看起來平靜,其實一直在明裡暗裡做著下一次戰爭的準備,物資上的,兵員上的準備一刻也沒停過。
劉厚從荊州帶回來的兩萬多俘虜不敢直接編進軍隊,劉厚就將他們發配到各個採礦場,然後在這些採礦場另外招些青壯編進軍隊。短短几個月間,他就將hong軍擴充到1萬人的規模。
這兩萬多俘虜真是很不錯的人力資源,他們都是長期接受訓練的精壯,只要給他們吃飽飯,他們有的是力氣幹活。劉厚擴軍後,各個礦場的管事對他們的到來很歡迎。
劉厚吩咐各礦場的管事,只要他們不逃走、不鬧事,就不要虐待他們。劉厚還當面對他們承諾,只要他們幹滿五年苦工,就釋放他們,並且分給他們田畝讓他們耕種,讓他們恢復良民的身份。
當然,如果有誰肯將家眷遷過來,一心在蜀國安家,他會馬上釋放他們並分給他們足夠的良田,並且免稅三年。
時間如白馬過隙,不知不覺到了十月。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農曆的十月,發生了一件震驚天下的大事,那就是曹丕篡漢稱帝。
漢末時,群雄割據,曹操挾持天子以令諸侯,致使皇權衰落。曹操歷經數十年征戰,逐步統一北方,被封為魏王,掌握了漢室的實權。
曹操對於漢室,對於追隨自己多年的部下,是有感情的,他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當然不好意思篡漢稱帝了。當眾大臣勸進他稱帝時,他曾經說過,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意思是,他要學周文王那樣,自己不稱帝,留給自己兒子來做這件事。果然,他才死了幾個月,曹丕就導演了一出“禪讓”的好戲,將自己推上皇帝的寶座。
曹丕的權力是建立在父親曹操的基礎上的,他對漢室毫無感情,他手下的臣子也多是隻忠於曹魏,經過幾十年的清洗,朝中早已經沒有了強大的反對派,沒有哪位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政治力量可以和曹丕抗衡。
而漢獻帝更是無人可依靠,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最後的雖然悽慘但至少比較安穩的歸宿,只得和曹丕合演這場戲。
戲碼一開始是曹丕的頭號馬仔華歆率領文武百官聯名上書,勸漢獻帝把帝位讓給魏王曹丕。他們講述了很多理由,說曹丕如何如何英武不凡,如何如何天命所歸,是做皇帝的最適當人選;又說漢室如何如何天命衰微,如何如何大廈將傾,天命不可違。
說到後來大臣們紛紛去漢獻帝面前吵鬧,對漢獻帝威逼利誘。漢獻帝被圈禁多年,早已成為驚弓之鳥,看著窮兇極惡的群臣,為了保住性命,只能頒佈詔命,表示自己懇求禪位與曹丕。他十分不情願地把傳國玉璽交了出來,曹丕故作推辭,漢獻帝戰戰兢兢地捧著玉璽,不知如何是好。
在“三請三讓”之後,曹丕才扭扭捏捏欲拒還迎地“答允”接受皇帝位。自古登基為皇者莫不如此,明明對那張龍椅覬覦已久,明明耍盡手段,為了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