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數日前高將軍曾勸諫過主公,當家應知柴米貴,不能亂封亂賞了,我深表同意,以後花錢的地方甚多,若是主公不節約,早晚都會坐吃山空。”
聽陳琳這樣一說,呂布也有些發愁,他不只有近憂,亦有遠慮,一想到了自己麾下軍隊未來的發展,要擴大騎兵,要買馬匹,還要打造馬鐙、馬鞍、馬蹄鐵;要建立海軍掌控渤海灣、黃海和東海,要派人遠洋航行去南美洲找土豆、玉米和紅薯,這都需要在打造船舶上花大錢;要假借‘推廣聖人教化’的旗幟來推行全民教育,那就要大建學校,改良造紙術和印刷術,這又要許多錢。
真的是不敢算,稍微一算,就發現沒有幾十億錢,冀州就沒法達到呂布所期望的發展速度。
呂布想過要靠徵稅來彌補空洞,但是冀州人口有一半都掌握在世家手裡免賦稅,剩下那些寒門庶族地主、自耕農都被世家大族壓榨的奄奄一息,再說冀州久經黃巾、黑山賊、南匈奴、烏桓侵擾,民生凋敝,沒有三年五載,休想恢復到當初天下第一州的狀態。想要靠賦稅來支撐超規模的發展,那是白日做夢。
呂布又想起,如果自己籌劃得當的話,明年肯定會爆發關東諸侯聯盟肯定會跟佔據了洛陽的董卓對著幹起來,董卓從洛陽撤退後,聯盟瓦解,隨後關東諸侯自相殘殺,這些混戰搞得民不聊生,糧食價格節節攀升,明年這個時候糧價肯定會攀升到一石一萬錢,等到董卓撤到長安,王允那幫鳥人籌劃得當,把董卓搞死,李傕郭汜禍亂長安時,一石米甚至可能要五十萬錢了,跟現在對比,升了二百倍。
雖然洛陽周邊郡縣的糧食在前一輪已經被嚴牧買完了,很多世家大族都囤聚起來坐看局勢,但豫州、兗州、冀州、幽州、徐州、青州等地還是有一些世家大戶看不清局勢,應該能從他們那裡買得到糧食,如果現在把這些地區的糧食買到冀州,囤積起來作為儲備,再大興屯田,在未來幾年,就有充足的糧食跟那些軍閥打交道了,可以換取人口、金銀,甚至能收編若干因為糧盡而崩潰的小軍閥。
呂布只得無奈地想起了十常侍寶藏,他下定決心要快點把寶藏挖出來,即便是現在挖掘很危險,呂布也要挖,等到離開洛陽以後,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來。現在放著十常侍的寶藏不去挖掘,等到糧食價格暴漲,金銀變得不值錢的時候再去挖掘寶藏,那挖掘出來的寶藏就派不上用場了。正需要錢的時候不取錢,等不需要錢的時候再去取錢,呂布不願做那樣的傻瓜。
第50章 設摸金校尉
挖掘十常侍寶藏,最困難的地方便是保密,十常侍的寶藏靠近漢靈帝的陵墓,去挖掘寶藏,難免會被誤認為盜墓,可不能讓任何人知道是自己授意下屬搞的,不然自己的名聲會墮落得跟董卓一個鳥樣。
呂布自己肯定是不能拋頭露面搞這樣的事情,要派一個信得過的人。
高順肯定搞不來,那傢伙對大漢朝廷還有忠誠度,個性又那麼耿直,呂布連商議都沒跟他商議。宋憲、成廉、薛蘭、李封等人雖然是多年跟隨呂布,但呂布對他們的忠誠度其實還一直抱有懷疑。
剩下的只有小表舅子魏續了,這傢伙見錢眼開,見利忘義,即便讓他真的盜墓,恐怕他見有錢撈也會搶著去。
盜墓?!當唸叨到這兩個字,呂布這個更為貪財的傢伙便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他想起了,歷史上曹操也搞過盜墓的事情。在穿越前陸普曾熱捧過《盜墓筆記》,裡面那個“摸金校尉”原來是一種官職,就是曹操設定的。那時的陸普透過度娘搜尋“摸金校尉”,便看到有一本書《水經注疏》記載:“操發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萬斤。”陳琳當時擔任袁紹的記室令史,在《為袁紹檄豫州文》裡曾揭露過曹操盜墓的行徑:“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
為啥曹操非要盜墓,非要搞死人的錢呢?
呂布原來也很納悶,等穿到這東漢末年,才瞭解到曹操的無奈。東漢時期,民間甚重孝道,所以不論是王公大臣還是平民百姓,在埋葬長輩時經常把金銀財寶放進去一大堆。王符在《潛夫論-浮侈篇》曾說:“今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祟喪,或至金縷玉匣,梓姬楠,多埋珍寶偶人車馬,造起大冢,廣種松柏,廬舍祠堂,務崇華侈。”西漢時期整個市面流通的黃金很多,但經過東漢一朝,黃金減少了近九成,許多人都說那黃金埋入地下了。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