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成錐形陣,是中央軍最鋒利的錐子,直刺幽燕騎兵陣中。
呂布端坐在赤兔馬上,方天畫戟飛舞在空中如同一道蒼龍,所到之處盡是斷肢殘肉,一片血霧,從來沒有一合之敵,縱然是幽燕名將嚴綱和田豫亦不敢擋呂布之鋒。
呂布在中央軍中猶如戰神一樣,在他強大的氣勢籠罩下,每個麒麟衛精騎都發揮出最強大的戰力,四千麒麟衛不只是四千個精銳騎兵,而是四千個呂布,四千個呂布橫掃之下,天下還有那支部隊敢來抵抗。
呂布帶著四千麒麟衛如同一陣血色颶風,狂風掃落葉一樣,把本來已經列成整齊軍陣的幽燕騎兵衝得人仰馬翻,一片大亂。
郭嘉統領後軍,見呂布的麒麟衛已經殺出,便火速鎖定了勝局,便發出最後的命令,大將曹性、武安國、潘鳳、蔣義渠領麾下騎兵,衝向已經被麒麟衛衝得四分五裂的幽燕騎兵。
嚴綱帶這三萬幽燕騎兵從鄴城跑到黃澤湖,八十多里地,一個勁地奔跑,已是人困馬乏,再跟呂鵬的三千弩兵對峙一陣子,又經過虎豹騎、大戟士、麒麟衛連番猛烈攻擊,耗盡了氣力,許多幽燕騎兵的戰馬根本跑不起來,很多幽燕騎兵雙臂發麻已經無法舉起長槍,反觀中央軍的騎兵步兵皆是以逸待勞養精蓄銳多時的生力軍,馬具、兵器的質量又好上很多,一邊倒的戰局迅速形成。
在這場戰役中,被公孫瓚所忽略卻被呂布所重視的一點,便是雙方的戰馬大不同。
曹性、武安國、潘鳳、蔣義渠等武將統領的普通騎兵騎乘的戰馬都是矮小的像驢子一樣的,在這個時代被稱為北匈奴馬,放在一千年後便是大名鼎鼎的蒙古馬,蒙古馬雖然矮小,衝刺速度慢,但它耐力很強,非常適宜長途奔襲,一千年後蒙古騎兵掃蕩歐亞大陸,一半依賴成吉思汗獨特的戰術思想,一半就是依賴蒙古馬。
在呂布的中央軍中,麒麟衛、虎豹騎、大戟士等特種部隊的戰馬看起來不是蒙古馬,實際上也是蒙古馬跟大宛馬等西域馬的雜交,吸收各自的優點,看起來比較完美,實際上在長途奔襲、吃苦耐勞等方面,還是純種北匈奴馬更勝一籌,所以呂布排除各種干擾,一意孤行地要求麾下普通騎兵都用匈奴馬為坐騎,呂布為了掃除大家的顧慮,還特地在軍中舉行過幾次長距離的賽馬,從冀州最北端跑到最南端,最為將士們喜歡的高大健壯的大宛馬在一開始遙遙領先,過了一百多里後,漸漸慢了下來,匈奴馬不慌不忙地追了上來,此後的賽程裡,匈奴馬遠遠地把大宛馬甩到後面,整個賽程結束後,匈奴馬安然無恙,大宛馬則完全跑廢了,只能宰掉做菜馬。
蒙古馬更大的優點就在於它的生命力和耐力,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蒙古馬對食物要求極低,極少生病,戰爭條件是非常惡劣,吃穿往往無法保證,連續作戰時人和戰馬都極其疲憊,這種情況下馬生病是常事,而蒙古馬卻能在最惡劣的條件下保持健康,幾乎很少生病,免疫能力強大,冬天把它扔在外面都沒事,還很少爛蹄心,隨便在什麼路上跑,砂石路、土路都沒事,只要不是摔了,很少出現腿部腫脹的現象,俗話說銅騾鐵驢紙糊的馬,以呂布來看,蒙古馬是唯一不是紙糊的馬,這是別的馬種無法做到的,就憑這點,蒙古馬就超越其他的馬種。
而且蒙古馬能食用最粗劣的馬料,非常好餵養,隨便什麼草料軋碎了,它吃著都能長膘,要不要精料根本無所謂,下了仔的母馬即使在最惡劣的條件下靠馬奶就能養活它的主人,這是別的馬種所不具備的。
反觀幽燕騎兵的坐騎多是高大漂亮的純種馬,這種個頭高大,衝刺速度快,但不耐長途跋涉,也很嬌氣,動不動就掉膘。公孫瓚是因為長相俊美被相中做了涿郡太守女婿才發跡的,所以公孫瓚非常看重戰馬的品相,他搞的白馬義從看起來甚是威風漂亮,但實戰能力並不能樂觀估計,公孫瓚的幽燕騎兵騎乘的戰馬都是高頭大馬,以大宛馬等純種馬居多,這些馬匹奔跑速度快,但不持久,一般跑上三四十里地就口吐白煙,跑上七八十里就氣喘吁吁,若是再跑就有跑廢的可能。
呂布依靠強大的工兵隊伍,迅速在黃河搭建了浮橋,完成了公孫瓚無法想象的壯舉,呂布大軍迅速渡過了黃河,派了呂鵬帶了三千弩兵在黃澤湖故作疑陣,呂布領著其他人馬騎乘蒙古馬、蒙古混血馬,繞開主幹道,悄悄埋伏在黃澤湖十數里外的黑山叢林後,因為黑山漫山遍野都是黝黑石炭同時又有遮天蔽日的叢林,縱然田豫手裡有千里鏡,也無法從黑山的叢林中覺察到呂布大隊人馬的存在。
當嚴綱領著三萬幽燕騎兵來到黃澤湖時,中央軍在黑山下早已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