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老侯爺見狀,哈哈大笑起來:“人不風流枉少年啊!你既然答應了,那就幫人家把事辦好吧!”
蔣杏林松了一口氣,輕快地應了一聲“是”。
蔣老侯爺又是一笑。
蔣杏林的臉紅得更厲害了。
蔣老侯爺微笑著感嘆:“很好,很好。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怎樣彌補自己的過失,這很好。”
蔣杏林慚愧地低下了頭:“都是孫兒不好,讓祖父白白跑了一趟……”
“不!”蔣老侯爺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起來,“你沒有讓我白跑。至我明白了長公主的意思。”
蔣杏林鄂然。
蔣老侯爺的目光在這個自己最喜歡的孫子臉上打了一個轉,露出少見地躇躊表情來。
這個傻小子,被顧家二姑娘利用了還食之如甘!
蔣杏林感受到了蔣老侯爺的目光,小心翼翼地道:“祖父,你有什麼話直管吩囑孫兒就是。孫兒一定盡力去做到。”
罷了罷了。自己也老了,有些事不關生死就不要不管了吧!
蔣老侯爺嘆了一口氣。走一旁的圈椅上坐定,朝蔣杏林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身邊來。
蔣杏林疾步走過去坐定,還順手將蔣老侯爺的水菸袋奉了上去。
蔣老侯爺接過水菸袋放在了一旁的小几上,笑道:“杏林,你年紀還小,我準備等你大一些,多經歷了一些世事再慢慢提點你,可現在看來,時不待我啊!”
蔣杏林情色一緊:“孫兒愚鈍,讓祖父擔心了!”
蔣老侯爺笑道:“你也別緊張,就和平時一樣,和祖父聊聊天,嗯!”
話雖如此,蔣杏林卻不敢有絲毫放鬆。
蔣老侯爺頓了頓,理了理思路,笑道:“自從熙照二百七十三年起,坤寧宮的懿旨就從來沒有人駁過,先帝不曾,當今皇上也不曾。特別是皇上,以前年紀還小,事事都由太后做主,可如今皇上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親政也快三十年了,竟然從來不在朝堂上發表任何意見……”
蔣杏林點了點頭,這是熙照王朝的官吏們人人都知道的奇事。“當年顧氏進宮地時候,非常得太后的賞識,不到一年的時候,就從七品的女吏升到了從二品學士先生,掌管著坤寧宮的奏摺遞送。熙照二百九十二年,梁地都督府第十二次對五君城用兵,顧氏代表坤寧宮與戶部調停軍馬糧草,那時候……”
蔣老侯爺面帶微笑,神色有點恍惚。臉上出現了悠然神往地模樣,好象陷入了某種甜美地回憶中去了:“唉!是真美人才調信縱橫。非將此骨眉公卿啊……”
說的是皇貴妃娘娘顧朝容吧!
蔣杏林靜靜地坐在那裡不敢打擾。
過了好一會兒,蔣老爺長嘆一聲,無限悵然地道:“可如今不過七、八年地光景。卻已是事實人非了。先是皇上不顧太后娘娘的反對把顧氏納入了後宮,緊接著承乾宮開始從戶部著手干預朝政……”
新入官場的青年官吏,哪個不是滿腔抱負。
聽到這裡,蔣杏林聯想到這幾年意氣相投的同僚們在一起議論朝堂之事時的一些感慨,不由介面:“雖然皇上不說話,可卻由著皇貴妃娘娘這樣,所以大家都摸不清頭腦。皇貴妃娘娘是代表著自己還是代表著皇上……那幾年太后娘娘還身體安康,可這幾年,太醫院地幾個御醫閉門在家連親戚都不走了,大家都在思尋著以後該怎麼辦……”
蔣老爺保養的如同嬰兒般白嫩的手輕輕地捋了捋銀絲般的鬍鬚,眼中露出讚賞的目光。蔣杏林受到了鼓勵。更加大膽地推測,道:“所以不管是吏部、戶部、工部、刑部還是都察院都開始思量承乾宮的意思,太后娘娘緊握兵部不放鬆,由著文官去折騰。但這幾年,方家鋒茫太盛,先是插手南邊的遠洋貿易,後與吳家結盟參股江南造織地生意,又收了梁國公三個州的金礦開採權。名門著姓的大族們都開始覺得日子不好過了,朝庭能吏們也覺得國家根本受損。都躍躍欲試的,或想分一杯羹,或想填補些空虛的國庫。祖父藉著顧二姑娘地婚事試探長公主等宗室的態度,而左小羽卻代表著兵部向承乾宮或者說是向皇上表態……”
“不錯,不錯。以你的年紀。能想到這些。已經是很不錯了。”蔣老爺露出老大寬慰的微笑,“不過。你還要再想的深一些。比如說左小羽是代表兵部還是代表他自己?太后娘娘為什麼會允許方家手伸得這麼長?為什麼方家掌管戶部三十年顧朝容卻把戶部做為干預朝政的第一戰?”
蔣杏林一怔,垂頭沉思了片刻,眉宇間漸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