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熙二年四月,劉義隆於建康城南建受禪臺,徐羨之、傅亮等人督造稱帝一切所用之物。 同時檀道濟被調回建康,禁軍也在劉義隆的統領下開始改革。 劉裕將接受司馬德文禪讓詔書也傳遍各州。 六月初受禪臺建成,其他一切準備妥當,只等劉裕登基大典。 四天後,司馬德文正式下詔禪讓,劉裕於受禪臺祭天,改國號宋,建都建康,改元永初,降司馬德文為零陵王,自此晉朝滅亡,共一百五十五年,厲十五帝。 之後冊立劉義隆為太子,劉義符為營陽王,劉義真為廬陵王,劉義康為彭城王,其餘諸子年幼暫未封王。 任命徐羨之散騎常侍,封昌縣公,尚書令,司空兼揚州刺史。 傅亮為太子詹事、中書令,封建城縣公,尚書左僕射,輔佐太子。 謝晦為侍中、中領軍,封武昌縣公,統領建康守軍。 檀道濟為護軍,加散騎常侍,兼領石頭戍事,統領水軍。 王曇首為荊州刺史,到彥之駐守荊州,王華為豫州刺史。 在劉義隆建議下,加強各地防禦,以防北魏南下。 又調王康為漢中都督,準備攻取涼州。 劉義隆又令龍山加大兵器鎧甲打造,加強各地守軍力量。 劉裕在劉義隆等人的支援下抑制土地兼併,重用寒門打壓士族,減除苛捐雜稅,輕徭薄賦,建立太學院吸收人才,鼓勵百姓讀書。 在一系列政策下,南方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劉義隆主張加大經商力度,鼓勵民間向北方大量出售香皂,酒,蜀錦,禁止糧食向北方銷售,並大量收購百姓手中餘糧,準備北伐之用。 由於劉義隆的勸諫,劉裕沒有大肆屠殺司馬皇族,各地沒有出現大的動亂,北魏與胡夏沒有找到合適的時間沒有南侵。 這時劉義隆又開始準備實行科舉制度,進一步削弱世家對皇權的控制。 期間世家也有過反抗,但都被劉裕強硬鎮壓,這時候的世家已經不是西晉時期的世家,可以左右皇帝的決策。 自從劉裕執掌東晉朝廷以來,一直在削弱世家在朝廷的力量。 劉義隆對各地的改革也是對世家的打壓。 現在的劉宋剛剛建立,劉裕正是意氣風發,手握精兵的時候,世家在實力嚴重削弱的背景下是不敢直接與劉裕衝突。 劉義隆卻知道,這些世家可不是省油的燈,只有徹底讓他們失去左右皇權的能力,才能徹底控制住世家,不讓他們干擾朝廷事務。 雖然現在還有世家的存在,不過世家的影響力已經不足以撼動劉裕的統治,否則劉裕連染指皇位的機會都沒有。 劉義隆如願成為太子,可是他的路才開始走呢,劉裕雖然是皇帝,可是卻給劉義隆下放了很多權利,有時候在想,老爹就這麼放心自己,就不怕自己學那個艾澤拉斯大孝子。 不過劉義隆也知道,自己不能那麼做,老爹對我這麼放心,自己怎麼能辜負他,再說已經決定在太子位置上好好浪一浪,幹嘛要著急當皇帝呢,就讓老爹先辛苦辛苦吧。 劉義隆開始回憶後世科舉制度,和幾個心腹大臣開始準備,把制度完善,早日能實行,這樣普通百姓也有晉升的渠道,他們會對劉宋更有歸屬感。 再說剛剛建國,需要人才的地道很多,世家是掌握人才,但是這些人才劉義隆不敢用,用好了能讓劉宋更加強大,用不好容易把自己玩死。 所以劉義隆迫切的要把科舉提上日程。 劉義隆所制定的科舉可不是明清時期的八股文,他決定參考趙宋王安石的策問為題,以後世高考為藍本創立科舉。 首先是以縣為基礎,先在一縣範圍取士,一縣所轄百姓適齡者都可以報名。 之所以限制年齡,劉義隆認為年齡太小無法勝任官職,他又不希望出現六七十歲的老進士。 而且還規定,縣試一個人最多隻能報三次名,他不希望有些人把一生浪費在科舉上。 畢竟不是所有讀書人都能成為合格的官員。 每個縣的前十名可以參加郡試,十一到二十名可以進入縣衙實習,根據表現可以留在縣衙補缺,但是這些留在縣衙的候補最高只能補縣丞的缺,縣令由郡裡委派,但是這些候補如果在縣丞位置有出色表現可由縣裡推薦但郡裡,再由郡裡委派,不過這就不是科舉的事了。 每個縣的前十名將但郡治參加郡試,同樣,前十名可以參加州試,十一到二十可以留在郡裡補缺。 州試也一樣,留十一到二十,前十參加最後的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其實能到州試前十名,基本就可以說已經步入仕途了。 在與各位大臣討論之後由徐羨之整理科舉的大綱,然後由劉義隆進宮面聖。 自從劉裕稱帝以來,更是感覺到孤獨,後宮雖然安穩,但是劉裕知道那是一個永遠都不會消停的地方。 劉裕沒有立皇后,只是把結髮亡妻追封皇后,至於其他妃子他不打算再立皇后。 兒子們除了劉義隆之外都對他越來越疏遠,尤其二子劉義真,依然覺得太子應該是他的,竟然當著下人的面說劉裕有眼無珠,不識英才,他才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