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隆生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身為太子,劉劭居然和大臣一起攻訐劉義隆,這就讓劉義隆有些難受。 好在青兒的勸說起了作用,劉義隆越發的發現青兒才最懂自己,甚至廬陵王劉紹要比太子更加懂事。 “陛下,皇后娘娘在宮外求見。” “不見。” “陛下,皇后娘娘說陛下不見她就跪到陛下見為止。” 劉義隆一聽火冒三丈,“好,好,好,她願意跪就讓她跪著吧!” 內侍也是十分為難,這時青兒說話了,“請皇后進來吧。” 內侍看向劉義隆,畢竟劉義隆是皇帝,劉義隆也不想駁了青兒的面子,於是道:“還不快去。” “諾。”內侍感激的對青兒施了一禮,隨後出去請皇后進來。 “妾參見陛下。” 劉義隆沒有搭理袁齊媯,袁齊媯也不敢起身。 青兒看不下去,扶起了袁齊媯,“姐姐快坐。” 劉義隆預設了青兒的舉動。 皇后坐下後對劉義隆道:“陛下,妾教子無方,請陛下責罰。” “你可是給朕生了個好兒子啊!” “陛下,太子尚且年幼,還應當以引導為要。” 皇后感激的看了一眼青兒,隨後道:“青兒妹妹說的是,劭兒還年幼,難免被他人蠱惑。” 劉義隆這時火氣也消了一些,“讓他來見朕吧。” “多謝陛下。” 不一會,太子劉劭來到宮中。 “參見父皇。” “還知道朕是你的父皇。” “兒臣知道父皇生氣,但是兒臣還是要說,父皇連年對魏國用兵勞民傷財,空耗國力,是取禍之道,父皇當裁撤軍隊,與民休息。” 劉義隆強壓著怒火道:“這是誰教你的?” “兒臣是從書中感悟出的,父皇重戈矛而不重民生,是亡國之道,當施以仁政,才能讓我大宋更加強大。” 劉義隆頭疼的看著劉劭,心中有些後悔,當初讓謝靈運教授他這都教了些什麼。 “這些都是謝靈運教你的?” “太傅才學甚高,不過太傅所言兒不能認同。” “他跟你說了什麼?” “太傅言當今亂世,當以甲兵治天下,兒臣以為謬矣,雖然北方仍有魏國存在,但是兒臣以為當以仁政治天下,對魏國未必要以兵戈爭長短,以德服之豈不更好。” 劉義隆目瞪口呆,這都是從那些書中看到的,還要以德服魏國,真是異想天開。 這時劉義隆突然感覺如果他能夠統一天下,將魏國交給他沒什麼問題,如果有生之年不能攻滅魏國,那麼將宋國交給他恐怕統一的很有可能是魏國了。 劉義隆心中有了要廢太子的念頭,但是還是有些不忍,畢竟廢太子從來沒有好下場。 “魏國,鮮卑人,你如何以德服之?” 寫下可是將劉劭問住了,劉義隆就知道,劉劭太過於死讀書了。 “朕再問你,如果魏國大軍來攻,你如何應對?” “兒臣,兒臣……” 劉義隆有些氣惱,這些傻子都知道別人都打上門來,還需要考慮嗎? “迂腐!” 劉義隆氣憤的離開了淑妃宮,來到御書房,將謝靈運叫來。 “臣參見陛下。” “平身吧。” “謝陛下。” “朕問你,你都教給太子他們什麼了?” 謝靈運知道太子之事,可是這跟他沒有什麼關係。 “陛下,臣教給太子的是帝王之道,可是太子似乎並不上心,他有些過於痴迷儒家。” 劉義隆十分頭疼,當初漢武帝採用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真的只有儒家留下來了嗎? 並不是,在漢武帝的統治時期,帝國確有明確的針對其他思想學說的史料:“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者,在明確的治理物件中,申不害、商鞅、韓非,皆為法家出身;蘇秦、張儀,則是縱橫家,也就是說,只有法家和縱橫家被明文禁止了,而其餘學說並未有此遭遇。 法家和縱橫家真的在帝國中消失了嗎?答案當時是否定的,漢代只是由於儒教已被定為官教,故禁止法家和縱橫家為外人使用。 因為法家是與儒家相悖的治國學說,也是有力的思想武器,而縱橫家詭計權謀,帝國擔心不明令禁止會在社會階層惹出禍端,漢武帝是標準的“外儒內法”治國思路,而縱橫家的思想必然在皇室內部如魚得水。 其實如今也是如此,只不過,劉劭過於痴迷儒家,而忽視了法家和縱橫家,這如何能夠治理好一個國家。 “朕知道了,其他皇子如何。” “廬陵王十分聰慧,對於臣所教十分感興趣,竟陵王則對治國理政之道十分感興趣,南平王則對兵法研究頗深,臣對此並不擅長。” “嗯,朕知道了,你先去吧,以後多注意教授廬陵王和竟陵王。” “諾。” 謝靈運感到了一絲不同尋常,劉義隆沒有提到太子,難道要出事。 劉義隆隨後將幾個兒子全部叫到御書房,他想要看看他們都學到了什麼。 說實話,劉義隆對於太子是不滿的,但是他並不想輕易廢太子,其實如今廢太子之後,唯一有可能接替太子的只有廬陵王劉紹,他是淑妃青兒所生,其餘兩個因為母親出身沒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