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大量官員空缺,魏國許多官員都身兼兩職或數職,這也導致拓跋燾也十分忙碌。 但是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朝廷政令傳達更為順暢,各州郡能夠很快的執行朝廷的命令。 但是長孫翰他們還是不解,為什麼宋國沒有缺乏官員的問題。 只有崔浩一人懷疑可能跟科舉制度有關係。 但是魏國可能實行科舉嗎,不能,魏國沒有那個基礎。 當初劉義隆父子大肆打壓世家,並進行改革,導致世家逐漸衰落,所以才能夠實行科舉,後來再經過一段期間的沉澱,科舉已經被宋國人所接受,就連倖存世家也接受了這一點,想要進入官場,就得透過科舉。 而且如果能夠參加殿試,並且被劉義隆看重,那就算一步登天了。 宋國如今六部中也有不少世家子弟,他們不再像以往的世家子弟那樣,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並且都是經過歷練的。 可是魏國主要以鮮卑貴族和世家大族中選拔官員,一旦對下層百姓放開,恐怕那些貴族和世家大族不會同意。 崔浩經過上次的事也低調了很多,雖然有懷疑,但是沒有說出來,而是派人去洛陽打探訊息。 他要確定是否真的是這個原因,如果不是又是什麼原因。 但是魏國的官員開始向拓跋燾抱怨起來。 “陛下,臣認為再這樣下去我魏國的官員恐怕要吃不消了。” “是啊陛下,當想個辦法啊。” 拓跋燾也是一時沒有辦法,“不行從各地調一些官員來補充,將那些候補官員扶正。” “陛下,這隻能解決一時,解決不了一世。” 官員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劉潔道:“陛下,有些世家拒絕將家族子弟送進官場。” 崔浩眉頭緊皺,貴族們的目的顯而易見,這裡的世家指的是崔浩所代表的漢人世家。 其中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是崔氏的姻親。 這些世家知道朝中勢力錯綜複雜,所以他們家族子弟並沒有進入魏國權力中心。 但是他們也不是不想家族中出現高官,只是擔心魏國鮮卑大臣的排擠。 崔浩的弟弟、堂弟都在魏國為官,崔簡現任中書侍郎,崔恬任上黨太守,崔蔚任相州別駕,有內有外,這也讓崔家成為世家的領袖。 其餘家族都基本以崔家為主,但是這次改革雖然讓魏國有了不同的改變,所以崔浩建議各家安排家族子弟入朝為官。 拓跋燾首先將目光看向崔浩,然後看向劉潔,道:“告訴那些世家,必須讓家族優秀子弟入朝為官。” “陛下,這樣恐怕不妥,容易引起世家不滿,不利於朝堂穩定。”長孫翰道。 “他們要是有什麼不滿,殺就完了。”古弼不屑的道。 崔浩臉色不悅,但是他卻沒有說話,這個時候不適合他出面。 就在眾大臣商討之時,拓跋燾道:“先這樣,你們先確保朝廷運轉,其他的慢慢再議。” “諾。” 拓跋燾也很頭疼,明明宋國沒有問題,怎麼到了自己這裡就會出問題。 於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妹妹,宋國惠妃拓跋氏。 拓跋燾寫了一封信,然後交給可靠之人,“立即去洛陽,親手交給始平公主。” “諾。” 拓跋燾只得把希望寄託在妹妹身上。 此時崔浩派出的人返回了平城,但是並沒有打探出有用的資訊。 畢竟派出的人只是普通人,無法接觸到宋國的核心。 崔浩也是無奈,但是他十分肯定三省六部的基礎就是科舉制,只有科舉制選拔出人才,才能滿足三省六部所需要的官員。 但是現在時機不對,也不是提出實行科舉的時候,並且以魏國如今的情況也沒有辦法實行科舉。 魏國和宋國不同,宋國以武立國,劉家是踩著世家的鮮血登上皇位的,所以世家在宋國沒有在魏國勢力這麼大。 崔浩雖然深得拓跋燾信任,但是貴族已經和他勢同水火,所以他不得不小心。 崔浩暫時不去想這些,洛陽的劉義隆卻被拓跋氏請到了自己的寢宮。 “妾參見陛下。” “起來吧,愛妃有什麼事這麼急將我叫來?” “陛下,這是我皇兄的書信。”說完遞上一封書信。 劉義隆展開書信,看完有些疑惑,這拓跋燾是沒辦法了嗎,竟然還能想起自己的妹妹。 自從拓跋氏為劉義隆生下皇子以來,拓跋氏就徹底把洛陽當成自己的家,所以她第一時間將拓跋燾的書信交給劉義隆。 劉義隆看著拓跋氏,心裡很是感激。 “他可是你的哥哥,你就這樣把他出賣了?” “陛下,你是我男人,是我兒子的父親。” 這讓劉義隆很是感動,雖然拓跋氏是鮮卑人,但是這麼多年早就已經習慣如今的生活,不僅從穿著打扮,就連言談舉止也更加接近漢人。 這也就是劉義隆的目的,雖然自從五胡亂華胡漢矛盾激化,但是這也是民族融合的開始,劉義隆就是要在融合的過程中化解矛盾,最終讓各各民族都接受漢文化。 劉義隆索性這晚就就在拓跋氏寢宮,這讓拓跋氏喜出望外,雖然劉義隆對她們幾個都很寵愛,並沒有傾向誰,可以說很公平,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