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隆並沒有處理徐喬之,畢竟這件事他並不知情,徐羨之也是鬆了一口氣。 徐羨之知道,這是劉義隆看在他的面子上,畢竟自己算是兩朝老臣。 這件事就算是到此為止,那名酒坊管事劉義隆並沒有懲罰,畢竟他最終沒有下毒,但是他也無法再在酒坊幹了。 這次出巡看到關中地區越來越好,人口增加使得關中恢復了大半。 但是依然暴露了一些問題,最後透過和朝臣們的商議,劉義隆對在這次出巡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改處理,並傳達到各州郡。 宋國雖然強大,但是內部並不是沒有問題的,歷朝歷代都不是一下子就強盛的,宋國如今才剛剛兩代而已,要不是劉義隆有著後世的經驗,恐怕如今宋國也無法這麼強大。 宋國在改革,魏國也在改革,尤其拓跋燾看到宋國如此強大,那麼劉義隆採取的政策是否適合魏國,能否讓魏國更加強大。 拓跋燾並沒有在朝會上說這件事,而是先和崔浩、長孫翰商議。 “二位都是我大魏的肱骨,如今你們也看到了,宋國勢大,隨時都可能進行北伐,我大魏去年攻燕失利,今歲又遭遇大水,如果不找辦法,只會讓我們和宋國差距越來越大。” “陛下所言極是,宋國雖然同樣遭遇大水,但是宋國疆域廣大,這點損失不足以動搖根本。” 長孫翰說的是事實,自從滅夏之後,宋國得到關中,勢力大增,這讓拓跋燾很是難受。 如今劉義隆遷都洛陽,更加讓拓跋燾緊迫起來,雖然雙方有過多次摩擦,但是並沒有進行大規模作戰。 但是拓跋燾對此還是比較清醒的,宋國不是不能北伐,而且在積蓄力量,一旦宋國有了足夠的力量,必然會發動北伐。 魏國的改革勢在必行,否則無法和宋國爭鋒。 “不知二位對於宋國制度瞭解多少?” 崔浩和長孫翰對視一眼,隨後崔浩道:“陛下,臣瞭解一些,宋國文武分治,互不干擾。” “就說文官方面。”拓跋燾道。 北魏軍制依然沿用拓跋珪時期計程車卒兵制,雖然戰鬥力很強,但是普通百姓無法進入軍隊,自從拓跋燾登基以來,魏國就開始從平民中招募士卒,這也是向募兵制發展的開始。 宋國之所以戰鬥力強大,劉義隆在劉裕尚在世時就開始實行募兵制,並且淘汰大部分老卒,以增加戰鬥力。 但是以魏國如今的制度暫時無法這麼做。 “宋國實行的是三省六部,所謂三省就是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六部隸屬尚書省,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部每部下轄四司共二十四司。” “嗯,這個劉義隆很厲害,這麼嚴密的組織,並且要比魏國現行制度更加精簡,怪不得宋國可以將朝廷策略實施下去。” 長孫翰道:“陛下,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檯;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相比他就是根據這個改革而來。”其實他們不知道,劉義隆實行的三省六部是經過後世檢驗過的,他只不過照搬過來而已。 “嗯,那你們說,我們也可以用這種制度嗎?” “難,首先就是貴族勢力必然反對,還有就是朝中大臣也會有一部分會反對,不過臣以為可以慢慢改,逐步完成。” “臣也贊同,畢竟朝廷要以安定為主,如今北有燕國,南有宋國,草原柔然虎視眈眈,魏國不能讓每部先亂起來。” 拓跋燾也覺得是這樣,改革其實和春秋戰國的變法一樣,不會很順利,有改革派就會有守舊派。 不過長孫翰作為鮮卑大臣中的領袖也是支援改革的,畢竟他知道魏國如今形勢並不好,必須要有所改變。 最讓他擔心的就是那些貴族,雖然他們的勢力被削弱很多,但是在朝中依舊有一定話語權。 “嗯,是得謀劃謀劃,不能操之過急。” “陛下,臣以為可以先進行一些小改動,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秘書省、中常侍省和御史臺、都水臺、謁者臺等臺省,精簡為尚書、門下、中書三省和御史臺,至於三十六曹可以暫時先保留,先等三省改革之後在計議。”長孫翰說出自己的意見。 “陛下,臣覺得可以,本來各省臺有些就是臨時設定,甚至有些職能重複,就趁此機會精簡改革,還可以將那些貴族踢出三省。” “不可,如果那樣必然會讓貴族不滿,不過重要職位絕對不能給貴族。” 拓跋燾深以為然,雖然這些貴族讓他很難受,但是他不可能把他們全部清算,畢竟很多都是有功的,還有一些原本各部落的族長。 “就這樣,三日後早朝朕就提出來。” “陛下,不必,臣會安排人,由陛下提出不合適。” “既然這樣就由你去安排。” “諾。” 一旁的崔浩也很無奈,長孫翰是鮮卑人,說話分量比他大很多,他這是不希望崔浩把貴族全部清出朝廷。 崔浩也明白,雖然魏國經過多年推行漢化,但是畢竟時間不是很長,漢人還沒有完全接受鮮卑人的統治。 況且宋國可是漢人政權,漢人百姓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