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很快渡過遼水,由於高句麗沒有想到燕軍會反攻,所以並沒有在渡口設防。 高句麗佔據遼東後,將遼東郡和玄菟郡合併成玄菟郡,郡治玄菟城。 不過想要佔據玄菟城就要先攻破襄平城。 燕軍共五萬大軍渡過遼水,迅速向襄平前進,三千騎兵為前部,並派人向宿軍城催糧。 不過一路上望風而降,不少縣城獻出不少糧草,至少燕軍暫時不用為糧草擔心。 而孫漱返回玄菟城後立刻向平壤彙報燕軍渡遼水進入高句麗的情況。 高璉得知訊息,立刻調集大軍防守玄菟郡。 而這時魏國平城。 “陛下,燕國如今已經渡過遼水攻入高句麗,如果讓燕國攻下遼東會使燕國實力大增,那時再想滅燕就不易了。” “陛下,臣認為有理,當出兵攻打燕國。” 魏國不少大臣主張趁機攻打燕國,甚至一舉滅掉燕國。 也有一些大臣反對,尤其是長孫翰等人,他們知道這些主張攻打燕國的大臣只不過是想在拓跋燾面前露露臉而已。 “陛下,臣以為不妥,如今剛剛與宋國罷兵不久,我國糧草尚未收穫,士兵也需要休整,不宜動兵。” 崔浩也出列道:“陛下如果出兵燕國,急切之下不能成功,宋國再度北進,我國將腹背受敵,況且草原柔然也虎視眈眈,如今當囤積糧草,休養生息。” “朕意已決,不必再議,靜觀其變,囤積糧草。” “諾。” 那些主張出兵的大臣都很失望,但是也沒有辦法,拓跋燾已經決定,他們也沒有辦法。 洛陽,劉義隆行宮。 “陛下如今燕國反攻進入高句麗,魏國或許會趁機攻燕,何不再度北伐。” 一些武將紛紛請戰。 但是劉義隆卻篤定的道:“仗有你們打的,但不是現在,朕可以告訴你們,拓跋燾絕對不會出兵,你們好好訓練兵馬即可。” 眾將面面相覷,但是文官們卻是一副理所應當的表情,他們也覺得,拓跋燾不會動兵。 不過劉義隆美眸再一次派人支援燕國,讓燕國擊敗高句麗就可以了,至於反攻,就看燕國自己了,他不想再參與了。 燕國大軍抵達襄平城下,但是襄平有高句麗三萬大軍,並且襄平城十分堅固,易守難攻。 馮弘也沒有失去理智,只是包圍了襄平城,並沒有著急攻城。 一邊打造攻城器械,一邊派人將勸降信用弓箭射入城中。 城內雖然有三萬大軍,但是不都是扶余人,還有靺鞨人和契丹人。 三萬高句麗軍只有一萬扶余人,其餘兩萬是其他民族。 燕國的勸降信不僅是為了勸降,也是在瓦解高句麗軍士氣。 尤其那些其他民族計程車卒,燕國信心所寫的會尊重他們的習俗,並且允許他們返回祖地生活,並且不會干涉他們,這讓他們有些意動。 但是在將領的高壓之下,他們暫時沒有行動。 如今玄菟郡孫漱得到高璉的三萬大軍,並從各地調集了一萬大軍,會合城內一萬大軍,共計五萬大軍,準備在玄菟城抵擋燕軍。 至於襄平城,孫漱感覺不一定能夠擋住燕軍,而且三萬守軍大多是其他民族,他不放心。 再有一點,高璉給他的命令是守住玄菟城,沒有其他命令他不能隨便出城。 但是燕軍遲遲沒有攻打襄平也讓孫漱很是擔心,他怕燕軍會使陰謀詭計。 被圍的襄平城卻沒有了往日的平靜。 由於燕軍的勸降信,城中局勢不穩,這讓守將焦頭爛額,這兩日已經斬殺兩名契丹將領。 雖然暫時壓住各族計程車卒,但是他仍然擔心,將其餘士卒分散道各處城牆,自己的府邸則由親軍層層把守。 不過燕軍圍而不攻讓他十分擔心,時間越長,契丹、靺鞨人就會有更多想法。 馮弘之所以不攻城,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懼怕高句麗軍的火油,那可是守城利器,一但城內有大量的火油,攻城中會給燕軍造成巨大傷亡。 馮弘雖然很想攻下遼東,到時也不一樣大軍損失慘重,他知道對自己威脅巨大的不是高句麗而是魏國。 拓跋燾一直有滅亡燕國的想法,這次魏國之所以按兵不動,那是害怕宋國趁機北伐,還有就是草原如今也不安穩。 所以馮弘才敢率軍進入高句麗。 但是襄平城並不好打,好在城中大軍不止扶余人,其他民族就是可以利用的物件。 隨著城內其他各族蠢蠢欲動,馮弘也不想立刻攻城,他要等待城內有變,那時候攻城事半功倍。 不過馮弘也給城內下了最後通牒,十日之後不開城投降就開始攻城。 守將此時也是無比鬱悶,城內的契丹人已經跟他離心離德,靺鞨人知道是心懷異志,襄平城恐怕是守不住了。 不過他依舊不想放棄,只能壓制這些契丹人,向靺鞨人示好,只要能夠守住城池,契丹人死光都沒事。 城外,燕軍大營。 “陛下,如今城內人心惶惶,前日兩名契丹將領被殺,恐怕契丹人已經十分不滿,只要我等再加一把火,契丹人必然反水。” “此事正合朕意,可以答應契丹人,在遼東給他們一塊土地生活,朕絕對不干預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