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2章 太子回京

很快,鴻溝段巡查完畢,劉紹準備啟程返回長安,此次,劉紹巡查鴻溝,但是在陳留遇到了私鹽販子,還將陳留太守處置了,陳留另派官員,都尉則不變。

隨後,劉紹一行抵達鴻溝和黃河交接之地,

這裡還算很好,劉紹決定登船,逆流而上,然後透過渭水進入長安地區。

就這樣,他們開始準備返程。

逆水行舟很艱難,水流不急還好,利用風帆就可以了,水流急的地方就要運用兩岸的縴戶了。

他們常年在江河兩岸生活,以為逆水行舟的船拉縴為生。

尤其官船,給的很多,尤其劉紹他們乘坐的樓船,需要大量縴戶拉縴。

幾日後他們已經接近連通黃河和渭水交匯的潼關關附近。

船隊在縴戶的幫助下,轉進渭水,然後張開風帆,向長安前進。

這個時候的黃河渭水都還好,沒有後世那樣泥沙那樣嚴重,但是黃河每隔幾年都會氾濫,給兩岸帶來很大的損失。

劉義隆早有預料,他派出很多大臣實地考察,然後加固堤壩,想辦法解決兩岸的水患。

同時,在黃河兩岸建立洩洪區,將洩洪區百姓全部遷出。

當時不是餘澋掌管戶部,否則那個小老頭又要心疼了。

之後,黃河幾次氾濫對黃河南岸影響不大,北岸就慘了一些。

好在,相州等宋國河北的領土都做了的準備,這才沒有多大的損失。

劉義隆知道原因,上游水土流失嚴重,中游又有汾水、渭水匯入,水量增大,導致下游堆積大量泥沙,河床增高,成為了著名的地上河,一旦上游水量增大,下游必然會潰壩。

黃河,華夏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但是黃河多次氾濫改道,成為歷朝歷代最為頭疼的問題,劉義隆也想過徹底解決黃河的問題,但是根本沒有好辦法。

只能從上游著手,意圖減緩上游水土流失,同時,還能大力開發黃河沿岸。

然而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

劉紹此時已經接近長安,於是棄舟登岸,準備乘馬返回長安城。

“太子殿下,前方就是華陰縣。”

劉紹道:“這次出去月餘,終於回來了。”

劉鑠道:“看來,三弟是想家了!”

劉紹道:“兄長,不知道是誰,每天都吵著要回長安,想宮中的美酒了。”

劉鑠見被劉紹拆穿也不尷尬,笑了笑道:“我說太子弟弟,這就不厚道了,為兄只不過擔心父皇罷了。”

看著嘴硬的大哥,劉紹也沒辦法,於是道:“走吧,我們去華陰休息一天,然後再趕路。”

由於劉紹將大隊就在船上,只帶五騎和劉鑠六人。

劉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看一看長安周邊的情況。

雖然大宋大部分官員還算好,但是依舊有些官員會有私心。

劉紹作為儲君,肯定要考慮很多事情,幫助劉義隆處理一些事情。

這次到達華陰並不是臨時決定,是暗衛傳來一個訊息,華陰縣。

華陰縣屬弘農郡,這裡可是有著一個望族,弘農楊氏。

弘農楊氏,是以弘農郡為郡望的楊姓士族,始祖為漢昭帝時期的丞相、司馬遷的女婿楊敞。

楊敞玄孫楊震官居東漢太尉,號稱“關西孔子”,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為太尉,時稱“四世太尉”。

作為東漢時期的世家大族,弘農楊氏在魏晉時期並未成功轉型成為著名的高門士族。

東漢末年,楊秉一支的楊彪、楊修父子因為忠心漢室而遭到猜忌甚至殺戮。

西晉時期,以外戚身份專權的楊駿、楊珧、楊濟兄弟很快失敗,被誅三族。

東晉時期,楊亮父子因為“晚過江,婚宦失類”而遭到排擠,成為“以武幹取職”的傖荒武將,並最終被桓玄、宋武帝劉裕等斬殺。

也就是說,後來建立隋朝的楊堅說自己出自弘農楊氏根本無可考證。

此時,原本的望族已經沒落,楊氏哪怕在華陰也變得無足輕重,任人拿捏。

暗衛的訊息稱,華陰縣如今的楊家家主楊安的次子楊驍因為得罪了華陰一個大族徐家。

這個徐家曾經依附楊家,後來楊家逐漸沒落,直到劉義隆登基,大力打壓世家,徐家看到了希望,立刻和楊家脫離,並處處和楊家作對。

以往,徐家還不太過分,只是在商業上和楊家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