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宋軍騎兵率先抵達敦煌郡,敦煌太守早就準備好了糧草以及大營,隨後,兩萬太子衛步兵押送著三千五百烏孫俘虜抵達敦煌。 剩餘的三千五百烏孫俘虜則就在酒泉,為酒泉的建設發光發熱。 畢竟敦煌損失更大,所以,七千烏孫俘虜酒泉只留了三千五,其餘全部押送敦煌。 自從烏孫騎兵離開敦煌,玉門關和陽關陸續有商人不斷向長安進發,這是他們對宋國的信任,他們相信,烏孫很快就會被宋國消滅,他們想的沒錯,四萬烏孫騎兵,只剩下七千返回西域,而且途中還遭遇一些盜匪馬賊,雖然他們不會給烏孫騎兵造成多大傷害,但是烏孫騎兵遇到他們從來不手軟,因為烏孫騎兵需要糧草,那些盜匪馬賊簡直就成了烏孫騎兵補充糧草的補給點。 不過等胡矣圖率領烏孫騎兵返回車師國時,也只剩下五千餘人。 返回的烏孫騎兵狼狽不堪,這震動了烏孫部落,各族長齊聚車師王宮。 “昆莫,為何只有五千騎兵返回?” 胡矣圖也是無奈,將事情原原本本說了出來,胡矣圖我不敢隱瞞,烏孫雖然昆莫地位最高,但是卻施行氏族制,各部落族長權利不小,甚至可以違抗昆莫的意願。 要不是胡矣圖威望很高,這時候恐怕胡矣圖這個昆莫也就做到頭了。 聽完胡矣圖的講述,各族長都沉默了,當初烏孫被滅國,正值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所以中原漢人的衰落烏孫人看在眼裡。 所以,宋國的崛起烏孫並不清楚,只是從西域商人那裡得知宋國不僅富有,還有美酒,這讓烏孫有了想法,在得知宋國是漢人政權後,烏孫各族長都有些膨脹,希望可以從宋國得到利益。 於是,烏孫出兵四萬,逼近玉門關,在突破玉門關後,烏孫雖然損失不小,但是畢竟是宋國邊軍,烏孫人認為這就是宋國最強的力量了。 然而後來,攻打敦煌失利,烏孫人沒當回事,認為宋國依靠城池堅固而已,然而福祿城一戰,烏孫慘敗,這才意識到不對,後來抓到宋國斥候,這才知道,宋國究竟有多強大,所以胡矣圖才果斷下令撤退,離開宋國。 如今烏孫人都知道,這次,他們招惹了一個強大的存在。 胡矣圖道:“各位族長,一旦宋國出兵西域,我們該如何應對?” 一名族長道:“昆莫,這次我們恐怕招惹不該招惹的存在,而且族中曾經傳說,一漢當五胡,如今宋國強大,我們難以對抗啊!” 另一個族長道:“昆莫可記得曾經的大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當初強大的匈奴人都無法抵擋漢人。” 接著,所有人都沉默了,曾經的烏孫國當初和大漢交好,西漢昭帝末年,烏孫受到匈奴和車師的聯軍攻擊,解憂公主上書求西漢朝廷出兵救烏孫。 適逢昭帝駕崩,漢朝廷沒有派遣援兵,宣帝即位後,經解憂公主及昆莫分別遣使,宣帝發兵十五萬騎,由五位將軍率領分道並出,並遣校尉常惠持節助烏孫作戰。 至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大敗。自此以後,匈奴由盛轉衰,逐漸退出西域,烏孫成為西域最強大的國家,昆莫翁歸靡決定擺脫匈奴,與西漢結盟。 宣帝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翁歸靡上書,“願以漢外孫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為嗣,得令復尚漢公主,結婚重親,叛絕匈奴”,宣帝答允,烏孫與西漢的聯盟正式被確立。 這些他們這些族長都瞭解,雖然如今大漢已成過眼雲煙,但是漢人依舊存在,依舊強悍。 而且,真如被俘的宋軍斥候所言,宋國帶甲百萬,那烏孫恐怕只能再次西遷以躲避。 就在烏孫眾人商議之時,劉紹的奏章也抵達長安未央宮。 中常侍普鏡來到天祿閣,“啟稟陛下,太子殿下加急奏報。” 劉義隆接過奏章,看完內心糾結,如今並不是大規模動兵的時候,魏國虎視眈眈,如果在西域大規模用兵,恐怕魏國會趁虛而入。 而且如今已經臨近年末,元嘉二十年(公元442年)也將過去,劉義隆則不打算對西域用兵。 第二日,大朝,今日沈慶之和檀道濟二人正好返回長安,劉義隆則在朝堂之上說出了西域的情況。 “諸位愛卿,如今烏孫人已經退出涼州,但是他們在敦煌、酒泉二郡燒殺搶掠,不少百姓因此失去了過冬的糧食,甚至因此失去了性命,但是如今已經不適合動兵,不知道諸位 可有對策?” 劉義隆雖然已經傾向暫時不動兵,但是他我想聽一聽麾下大臣的說法。 王曇首道:“陛下,臣以為當立即調集糧草,分發給兩郡百姓,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並減免賦稅。” 王華也道:“陛下,還要儘量安撫兩郡百姓,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謝靈運則道:“陛下,臣以為,當利用好那些烏孫俘虜,兩郡不僅要重建村莊,還要修繕道路,這些烏孫俘虜是最好的人選。” 文臣的觀點主要集中在兩郡的重建和安撫百姓上面。 但是這個時候,沈慶之道:“陛下,末將認為安撫百姓固然重要,但是烏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