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檀承伯傳來訊息,朝中以戶部官員為主,請求劉義隆和魏國休戰。
五日前,長安城未央宮議政殿。
劉義隆本來是聽益州受益的,結果戶部尚書餘澋起身上奏。
“啟稟陛下,臣有事上奏。”
其實戶部掌管錢糧,劉義隆還以為是關於益州的事情,結果卻讓他猝不及防。
餘澋在得到劉義隆同意後,道:“陛下,如今和魏國交戰日久,錢糧損耗極大不如休兵罷戰。”
劉義隆有些不悅,如今宋魏正在襄國城對峙,這個時候罷戰,難道要向魏國求和不成。
劉義康首先出來反對,“餘大人,襄國城固如金湯,魏軍多次未能攻破,為何要罷戰,而且如今檀帥佔盡優勢,為何要罷兵,臣之見,擴大戰果,發起對魏國全面進攻。”
劉義符則道:“陛下,楚王殿下太過樂觀,臣以為當以穩妥為主,奪回柏人城即可,不可擴大戰事。”
餘澋道:“二位殿下,老臣認為如今糧草不足,當就此罷兵,老臣與工部尚書張大人討論過今年關中倒無妨,而青州、徐州很有可能會出現旱情,甚至會波及豫州,所以臣以為,當罷兵,調集糧草,以防旱情火大,百姓顆粒無收。”
劉義康道:“餘大人危言聳聽,本王認為魏國威脅更大,百姓應當理解,並支援朝廷,受災也是天意。”
餘澋氣的渾身發顫,怒道:“百姓為國之根本,陛下以百姓為重,豈能坐視百姓不管。”
戶部、工部官員則附和餘澋,同時,御史中丞陶嶟道:“陛下,楚王殿下之言禍及國本,請陛下明察。”
御史紛紛出列彈劾楚王劉義康。
劉義康氣憤不已,大聲道:“先帝遺願,北伐滅魏,如今正是時機爾等卻妄加阻止,難道爾等投靠了魏國不成。”
劉義隆搖了搖頭,感覺劉義康這話有些過分,而且打擊面過大,於是道:“好了,如今戰事膠灼,確實消耗太大,不過柏人城必須奪回來,至於糧草問題,餘卿,不要只看眼前,柏人城不拿回來,魏國隨時可以進攻襄國,會影響相州的發展。”
劉義隆都這樣說了,餘澋也沒有說什麼,不過陶嶟幾人就不肯罷休了。
陶嶟起身道:“陛下,楚王殿下之言極為不妥,陛下心繫百姓,而楚王勸陛下窮兵黷武,並不顧百姓死活,此乃亂國之言!”
其餘御史紛紛彈劾劉義康,劉義宣看不下去了,出列道:“陛下,陶大人危言聳聽,楚王殿下也是一心為國,只是有些著急罷了。”
宗室大臣紛紛出列,害怕劉義隆責罰劉義康,劉義康也看出,這些御史是針對自己,然而,劉義隆看出不一樣的,陶嶟背後是世家,他們針對劉義康,他們的目的不純。
劉義隆知道,此時他不能放任這些御史繼續了,“好了,楚王所言是有些急躁,不過別忘了,滅魏是先帝遺願,這個不容改變,退朝。”
陶嶟見劉義隆沒有因此責怪劉義康有些失望,不過他們沒有繼續說別的。
朝堂這一切,檀道濟得知後沒有意外,有些世家依舊不死心,如今朝堂以宗室和寒門為主導,一些世家也支援劉義隆,他們當然不甘心,而且這些不甘心的世家沒有一個身居高位,這讓他們缺乏安全感。
檀道濟沒有再管這些,派遣白虎衛前營為先鋒,黑風軍一同前往,為大軍開道。
此時,退回柏人城的魏軍士氣低落,士卒們都擔心宋國打過來。
柏人縣衙大堂,拓跋伏羅坐在主位,眾將坐在兩側。
拓跋伏羅首先道:“大軍新敗,宋國不會放棄機會攻打柏人,接下來該如何,諸位暢所欲言。”
拓跋餘和拓跋翰對視一眼,他們麾下騎兵損失不小,尤其拓跋翰的巨狼騎軍,所以二人沒有發表意見,並且二人已經決定,明日就率軍返回幷州,他們並不是右衛麾下,雖然臨時歸拓跋伏羅節制,但是如今攻打襄國失敗,他們就不用再聽從拓跋伏羅的命令了。
伊婁詢起身道:“殿下,如今大軍士氣低落,柏人城雖然堅固,糧草也充足,但是沒有防守必要,而且柏人城不大,不利於大軍防守。”
拓跋伏羅沒說什麼,而是在思考,但是有些將領不甘心。
“殿下,不能這樣放棄,宋軍雖然強悍,我們也不差,重整大軍,在柏人的宋軍決戰。”
不過只有少數人附和,拓跋伏羅也知道,大軍已不適合再戰。
就在這個時候,平城傳來聖旨,讓拓跋伏羅率軍返回,